孙佑海
【摘要】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21年4月29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从此,反食品浪费不再仅仅是倡导,有了正式生效的法律。本文论述了制定《反食品浪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重大意义,阐述了制定《反食品浪费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对该法中的主要制度和措施作了学理解释,还对如何珍惜《反食品浪费法》的立法成果、全力推进该法的有效落实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食品浪费;食物浪费;餐饮浪费;反食品浪费法
目录
一、食品浪费问题严重
二、反食品浪费专项立法意义重大
三、《反食品浪费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和原则
四、《反食品浪费法》的主要制度和措施
五、珍惜立法成果,全力推进《反食品浪费法》落实
一、食品浪费问题严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1]但是,受讲排场、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和习俗的影响,我国长期存在餐饮浪费现象,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
餐饮浪费加剧了粮食资源的紧张局面。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70千克以上,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千克粮食安全线,[2]然而我国粮食浪费的问题却十分严重,尤其是在食品利用环节的浪费现象更为突出。中国科学院课题组2013—2015年的研究成果显示,每年我国城市餐饮业在餐桌上造成的食物浪费为1700万~1800万吨(以熟食计),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口一年的食物。[3]粮食安全涉及粮食生产、储存、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制止粮食浪费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我国提升粮食安全保障程度、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餐饮浪费加剧了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风险。食物浪费必然产生巨量的餐厨垃圾,餐厨垃圾是固体废物污染的一个重要源头。餐厨垃圾主要包括餐厨垃圾固形物和废弃食用油脂等。餐厨垃圾固形物指的是食品经过食用以后残余的食品废料,多是一些高油、高脂、高蛋白质的有机垃圾,这些垃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容易变质,产生有毒物质,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对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以及处理需要付出巨大的资金成本。如果对餐厨垃圾进行随意填埋处理或者将餐厨垃圾喂养牲畜,都会通过土壤污染或食物链最终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加剧公共安全风险。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1]针对餐饮浪费问题,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多次提出议案或提案,呼吁依法制止餐饮浪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和提案,表明了党中央和社会各界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高度重视和民意态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切,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二、反食品浪费专项立法意义重大
抓紧制定《反食品浪费法》,依法制止餐饮浪费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此相联系,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应当两手抓,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防止粮食浪费;应把防止粮食浪费与重视粮食生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2020年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各国纷纷囤积粮食,全球粮食市场价格高企,粮食供不应求。严峻的形势更是给我国敲响了警钟,我国迫切需要通过立法制止粮食浪费行为,为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关于“文明”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文明包括生态文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且,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早已成为我们的祖先教育后代节约粮食的千古佳话。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转化为法律规范,有利于以法治的力量引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文明新风尚。
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4]餐饮浪费不仅是粮食本身的浪费,也意味着相应投入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消耗。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倡导文明、绿色的消费理念,建立各项有利于节约粮食的法律制度,推进各项反食品浪费的规范和措施,对于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有利于健全完善有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长效机制
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将历年来我国在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政策上升为法律规定,明确各项制止食品浪费行为的法律依据,发挥法律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可以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和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