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www.chinaxwjd.cn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肖蓉晖 程贺晓 徐颖 王雅群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04-08 15:58:04 | 27 次浏览 | 分享到:
体、咆哮体、淘宝体”等等,这些表达方式之所以都曾经或正在网络风靡一时、广受追捧,正是因为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接受这种诙谐幽默、奇幻出卫、多变速成、博取眼球的语言风格,也反映出人们普遍存在的“打破常规、藐视权威、张扬自我、崇尚平等”的社会心理需求。如:2011年,外交部曾在官方微博平台“外交小灵通”发布一则招聘信息,由于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淘宝体”而引发网友热议,虽然效果是褒贬不一,但网络语言影响官方声音已成为不争事实。
反观当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是否可以对传统的完全说教式的“宣传体”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做出适当的创新和改变?适当借鉴网络语言轻松幽默、个性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在严肃权威地叙事明理的同时,辅之以活泼生动的语言和清新亲切的文风,拉近彼此距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如我院每年都将检察文化建设成果以电子书、视频片等形式在局域网上动态展示,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立体传输模式,生动呈现干警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用检察文化影响人、凝聚人的目的,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给人的冷淡、无味、僵化的感觉。近日,视频短片《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在网上受热捧,片中习近平总书记等各国政治人物以卡通形象出现,该片以轻松诙谐、简明易懂的语言风格,宣传叙述了中美等各国领导人的从政历程,凸显了中国政治透明化的趋势,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和宣传工作的成功范例。
二、应势而动——凸显新媒体在检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
2013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认为,功能不断延展的新媒体与社会的融合在深化,成为“美丽中国”的积极建设力量。新媒体快速、便捷、鲜活的传播优势,如能为我所用,就如同在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干警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其情相融、心相通、利相合。
(一)“风起青萍末”——及时关注、感知人心
新媒体既然已成为干警表达交流的主要媒介,那么它同时也是反映干警所思所想、所疑所惑的“睛雨表”。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及时关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力求在第一时间感知干警的思想状态,知晓干警的利益诉求,也努力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加以引导。防止一些思想疑惑、负面情绪因缺乏关注回应和正确引导,而产生“滚雪球效应”和“蝴蝶效应”,避免小问题累积叠加成为大麻烦。
同时要畅通多样化的表达渠道,通过开展网上微调查、征集微评论等形式,引导干警通过电子邮件、QQ、论坛“拍砖灌水”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如针对当下“晒娃一族”盛行,可引导干警建立准妈妈、小妈妈微信群,引导干警通过在朋友圈分享备孕准备、育儿心经,互通亲子资讯、健康知识等,拉近彼此的距离,思想政治工作者可通过加入微信群,主动跟进,经常互动,关注干警状态,及时跟进慰问,增强工作效果,促进工作氛围的和谐。
(二)“灵犀一点通”——消除阻碍、贴近人心
新媒体作为交流沟通工具广受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避免现实世界中直接面对面交流的尴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现实的个体身份、职业等重要社会特征的掩盖,会无形中放大虚拟环境中的角色定位,缩小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心理防范。所以在虚拟环境下,通过博客、论坛、网络聊天等形式进行交流包括各类问卷调查,更能真实流露个人情感,大胆发表意见,出现畅所欲言的状态。
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网上谈心室、领导信箱等形式,鼓励干警袒露心声、大胆谏言。这种做法既可以实现点对点交流,体现对干警个体的尊重,又能避免消除面对面交谈带来的紧张和尴尬,解除干警的思想负担和顾虑情绪。同时,平等对话的态度、及时个性化的回复、信息情感的真诚交互也是在网络交流中获得对方心理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润物细无声”——以小见大、直达人心
“大道至简” ——老子·《道德经》
“公众不是被逻辑所征服,而是被故事所说服的。” [⑤]
    ——【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