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www.chinaxwjd.cn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肖蓉晖 程贺晓 徐颖 王雅群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04-08 15:58:04 | 29 次浏览 | 分享到:
肖蓉晖 程贺晓 徐颖 王雅群-- 新媒体时代检察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的变革与应对 2014年03月07日 11:03:00    来源:中国新闻监督研究中心
  新媒体时代检察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变革与应对
肖蓉晖  程贺晓  徐颖  王雅群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以微博、微信、论坛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着检察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使其呈现出新特点,面临新挑战。网络社交工具的频繁使用触及每个检察干警的思维,干警权利诉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对干警的影响却在下降,网络的频繁使用,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声音难免湮没于鱼龙混杂的信息大潮中。文章关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将研究视角投注于基层检察院以及整个检察队伍的探索和实践,在分析特点、晓以利弊的基础上,阐明新媒体给检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变革的紧迫性,并从凸显优势价值、消除不良影响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初步的理论思考和前瞻展望,以期推动检察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朝着凝聚人心、增强能力、焕发活力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新媒体;微博;微信;检察工作
 
如果说,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推动检察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积聚这股力量、夯实这一基础、筑牢这条根基的根本手段。正如古语所云:“人心齐,泰山移。”一直以来,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它起着凝聚人心共同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它有着积聚力量共同抵御风险困难的巨大魔力,它是我们党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优势。
当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数字网络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为渠道、以无线移动设备为终端、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①]强悍登场,并宣告了一个新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以其快捷高效强大的传播功能,日益博得民众青睐,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沟通交流方式因此而悄然改变,民众生活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也正在经历着深刻而广泛的变革。
作为以传播思想、沟通交流为主要职能和手段的政治思想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和冲击,从其理念、方式到内容的变革与应对势在必行。如何在信息社会渐露峥嵘的“大众麦克风时代”,握好思想政治工作这根“麦”,更好地服务于检察队伍建设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一、因势而谋——新媒体时代检察思想政治工作变革的紧迫性
“每一项技术都是人类意愿的一种表达。”[②]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各类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存在方式,它们依网络而构建、因网络而互联,以网络为平台传播信息、表达诉求、发挥影响。[③]
(一)新媒体成为检察干警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以往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承担着传播主流思想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功能。当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凭借着即时、方便、快捷的特点,迅速得到了干警尤其是年轻干警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近年来,检察队伍中充实了大批年轻干部,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目前我院30岁以下干警共28人,占全体干警的15.3%,35岁以下干警共84人,占全体干警的46%。他们思想活跃,对信息的需求量更大,对信息新、奇、快的要求更高,传统媒体往往无法满足需要,新媒体因而成为他们了解信息资讯的首选渠道。据不完全统计,高达99.2%的年轻干警经常接触新媒体,年轻干警称有64%的信息是通过新媒体获得。
(二)新媒体成为检察干警沟通交流的主要媒介
    由于借助新媒体进行交流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使得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备受推崇,为回避现实环境中存在的无形压力和束缚,人们更愿意进入虚拟世界、借助网络平台发表观点和互动交流。
据调查,我院绝大多数干警都在使用QQ、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进行线上活动,通过转发文字、发送图片、语音聊天等形式与同学、朋友、同事等交流。在年轻人众多的科室,网络平台更是成为他们交流互动的主要工具,生日时刻的一个祝福、心情低落时的一声鼓励、紧张繁忙时的一句问候,都成为沟通彼此的桥梁,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强科室的凝聚力。而科室来了新人,大家互@互粉,“以新带老玩转微力量”也成为干警中常见的现象。
与此同时,我院还开通了检察官实名微博群,成为检务公开的新窗口。2011年初,我院11名检察官在东方网上开通了“检察微博”,并加以实名认证。目前,有的检察官博主已拥有粉丝超过万人。该群的建立畅通了对外发布检察信息、宣传检察工作的新渠道。
(三)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挑战
面对来势汹涌、声势浩大的新媒体浪潮,一些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特别是以纸媒为主要传播媒介、集中灌输式的做法,如:集中开会读文件等工作方式,正在遭遇效果瓶颈。
1、纸媒受到冷遇,书报文件失去吸引力
集中学习、读书读报读文件,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纸媒相对滞后的传播速度、相对固化的表达方式,其承载的资讯往往由于不新、不活而难以受人关注。相对来说,网络资讯因其跨越时空、即时鲜活,往往赢得广泛拥趸。如:你微博里刚刚收到的一条新闻,可能就发生在1小时前的世界各地,随之还会有即时跟进的后续报道、跟踪评论、实时截图、相关解读,如此的播报速度是传统纸媒无法做到的。
同时,新媒体传达资讯语言更加生动、生活化气息更浓,从而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更容易吸引眼球。现实中,多数干警的阅读习惯,也已从传统的阅读书刊、杂志等方式,向浏览微博、微信等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转变。知名网络写手“和菜头”曾感慨到:“已经没有办法读书。我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长久地停留在一页纸上。”他将此称为“碎片化生存”的症状。由此,政治思想教育频频遭遇“台上读文件、台下玩手机”的尴尬也在所难免。
2、权威受到质疑,专家学者失去影响力
传统模式下,行业系统内的专家领导、学者教授往往被视为某个领域的权威,他们往往代表和引领着业内的主流声音,其个人也因其身份地位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而新媒体时代,信息来源的单一性、传播渠道的固定性在发生改变,信息网络提供了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网上论坛、微博成就了人们自由表达的空间,网络赋予了人们更多的选择,人们视野更加开阔,思辨能力更强,人们不再人云亦云、迷信权威,而是更多地比较辨别、独立思考。结果是:一方面,一些专家学者失去了天然的影响力,且稍有不慎,可能就因其不够专、不够精、不够中立,而被无情“拍”落凡尘。如:日前就养老金方案发表言论的某知名学府教授杨某某,就因其关于“退休新论”的一番“雷语”而受到网友无情炮轰。与此同时,一些活跃于新媒体的网络大V、意见领袖应运而生,他们或由于平民草根的“身份中立性”而更容易受到网民信任和认可,或由于不直接关联事件的“权力利益无关性”,其言论对公众的影响也更加有力、更加深入人心,某种程度上,他们比某些所谓的专家教授,更加具有掌控力和影响力,他们大有取代某些权威,实际掌握话语权,引导和控制舆论走向之势。
而今在政治思想工作中我们可能正面临这样的现实:干警对思想政治工作中所施加的影响不会轻易顺从、全盘接受,而是更倾向于将各种信息进行综合比对,经过一番独立自主的思考后再做取舍,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政治思想工作者如果仅仅凭借组织优势开展工作,不加强自身学习,不把问题看深看透,不把道理说清道明,就算是格调再高,也难以真正求得对方的接受和认同。
3、受众成为主体,单方灌输失去说服力
传统概念中,思想政治工作者或多或少处于强势地位,一般的思想教育往往是通过组织内部自上而下的权力体制实现单方说教式的“强制压服”。干警也习惯于“我说你听,我讲你通”式的灌输式教育。新媒体时代开放、互动的环境,促进了人们主体意识的觉醒。人们更尊重崇尚个性,人人都手持麦克风,人人都掌握话语权。这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简单说教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人们所接受。从日常实践来看,每当遇到困境、疑惑,感到不安、委屈等不良情绪时,人们也很少主动去向思想工作者推心置腹,而是选择随手转发个心灵鸡汤式的微博、在微信朋友圈向好友倾诉心声,亦或是在类似的论坛里发发牢骚寻求思想上的共鸣。
这就要求,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以平等交流为基础、以互动讨论为途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把对方作为平等的交流对象,采取对话、沟通、倾听和互动的方式方法,真正与交流对象建立起心理和精神上的情感共鸣和价值默契。[④]如果不能尊重个体的主体性,不能采用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的方式,将使对方失去沟通兴趣,终止交流,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由于阅历、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利益相关性等方面的区别,干警对事物和问题的认识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保持更大的宽容度,尊重个性表达,甚至要尊重他人反对自己的权力。从这个角度讲,新媒体环境下的沟通方式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4、正统遭遇恶搞,贪大求全失去感染力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普遍认识可以用两个词语来概括——“严肃”和“严谨”。无论是它的从业者形象、语言模式、还是载体形式,带给人们的感觉都是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谨慎有余而生动不足。受之影响而形成的是“宣传体”拘谨客套的表达方式,有的一味追求穿鞋戴帽徒增繁文缛节,有的过于中规中矩显得呆板单调,有的满足辞藻堆砌实则语焉不详空洞无物,带来的是仿佛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疏离感,失去的是走进现实贴近生活的生机,推远了与受众彼此间的距离。而与之效果相对的是,新媒体环境下催生的各种“娱乐体”的表达方式,如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凡客体、甄体、咆哮体、淘宝体”等等,这些表达方式之所以都曾经或正在网络风靡一时、广受追捧,正是因为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接受这种诙谐幽默、奇幻出卫、多变速成、博取眼球的语言风格,也反映出人们普遍存在的“打破常规、藐视权威、张扬自我、崇尚平等”的社会心理需求。如:2011年,外交部曾在官方微博平台“外交小灵通”发布一则招聘信息,由于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淘宝体”而引发网友热议,虽然效果是褒贬不一,但网络语言影响官方声音已成为不争事实。
反观当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是否可以对传统的完全说教式的“宣传体”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做出适当的创新和改变?适当借鉴网络语言轻松幽默、个性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在严肃权威地叙事明理的同时,辅之以活泼生动的语言和清新亲切的文风,拉近彼此距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如我院每年都将检察文化建设成果以电子书、视频片等形式在局域网上动态展示,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立体传输模式,生动呈现干警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用检察文化影响人、凝聚人的目的,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给人的冷淡、无味、僵化的感觉。近日,视频短片《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在网上受热捧,片中习近平总书记等各国政治人物以卡通形象出现,该片以轻松诙谐、简明易懂的语言风格,宣传叙述了中美等各国领导人的从政历程,凸显了中国政治透明化的趋势,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和宣传工作的成功范例。
二、应势而动——凸显新媒体在检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
2013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认为,功能不断延展的新媒体与社会的融合在深化,成为“美丽中国”的积极建设力量。新媒体快速、便捷、鲜活的传播优势,如能为我所用,就如同在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干警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其情相融、心相通、利相合。
(一)“风起青萍末”——及时关注、感知人心
新媒体既然已成为干警表达交流的主要媒介,那么它同时也是反映干警所思所想、所疑所惑的“睛雨表”。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及时关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力求在第一时间感知干警的思想状态,知晓干警的利益诉求,也努力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加以引导。防止一些思想疑惑、负面情绪因缺乏关注回应和正确引导,而产生“滚雪球效应”和“蝴蝶效应”,避免小问题累积叠加成为大麻烦。
同时要畅通多样化的表达渠道,通过开展网上微调查、征集微评论等形式,引导干警通过电子邮件、QQ、论坛“拍砖灌水”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如针对当下“晒娃一族”盛行,可引导干警建立准妈妈、小妈妈微信群,引导干警通过在朋友圈分享备孕准备、育儿心经,互通亲子资讯、健康知识等,拉近彼此的距离,思想政治工作者可通过加入微信群,主动跟进,经常互动,关注干警状态,及时跟进慰问,增强工作效果,促进工作氛围的和谐。
(二)“灵犀一点通”——消除阻碍、贴近人心
新媒体作为交流沟通工具广受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避免现实世界中直接面对面交流的尴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现实的个体身份、职业等重要社会特征的掩盖,会无形中放大虚拟环境中的角色定位,缩小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心理防范。所以在虚拟环境下,通过博客、论坛、网络聊天等形式进行交流包括各类问卷调查,更能真实流露个人情感,大胆发表意见,出现畅所欲言的状态。
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网上谈心室、领导信箱等形式,鼓励干警袒露心声、大胆谏言。这种做法既可以实现点对点交流,体现对干警个体的尊重,又能避免消除面对面交谈带来的紧张和尴尬,解除干警的思想负担和顾虑情绪。同时,平等对话的态度、及时个性化的回复、信息情感的真诚交互也是在网络交流中获得对方心理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润物细无声”——以小见大、直达人心
“大道至简” ——老子·《道德经》
“公众不是被逻辑所征服,而是被故事所说服的。” [⑤]
    ——【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六祖慧能·中国禅宗
古今中外,在哲学宗教和意识形态领域,都主张以小见大,通过讲述小故事阐明大道理、传授大智慧。现实生活中,人们也乐于运用微信、微博转发各类经典美文、故事箴言,与朋友分享人生感悟、人生哲理。因为小故事、小人物往往更接近现实、更贴近生活,也更容易引起人们内心的触动和情感的共鸣。这种以小见大的方法可以作为对大规模、集群化思想教育手段的补充,值得政治思想工作者借鉴。
如定期开展“微话题讨论”“微人物评选”“微格言征集”等活动,组织干警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重点工作、干警关注的问题、身边人身边事等,开展讨论、评议等,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主流价值观、澄清错误思想观点、弘扬先进事迹和人物。
触动人心的关键是要真情实感、以人心换人心。讲故事、以小见大不能矫揉造作,更不能虚情假意,而是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入深沉的情感,用真情、说真话、求真理,这样才能引起共鸣,从情感而非理智上影响受众,达到直达人心的效果。
三、顺势而为——破解新媒体时代检察思想政治工作难题
新媒体有其自身的优势,它是舆论放大器,能以小搏大,以寡引众,然而新媒体也有其局限性,过度依赖新媒体产生的负面效应同样不可小觑。
首先,传播主体身份的隐匿性、传播渠道的开放性、传播方式的无序性,决定了新媒体信息是良莠不齐的。[⑥]海量信息瞬间涌入,让人难以明辨是非,一般人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加以甄别,这种无所适从感久而久之会泛化为人内心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进而强化人际间的信任危机。
其次,人机交流、键键交流无法替代眼神交汇、握手拥抱带来的真实温暖。当下人们已经意识到,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的埋头刷屏、低头织脖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有网友调侃:“世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呼吁放下手机,摒除冷漠。
第三,新媒体缺乏表情、语气、语境支持的表达方式往往容易引起歧义,产生误解。如不久前发生的杨澜跟贴评论朗朗引起误解的事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杨澜本意是在微博上的助阵提问,却被网友指责语意不善,“杨澜体”因此在网络上意外走红。对此杨澜无奈地表示:“电视主持人的提问方式,在微博时代给我带来了麻烦。”“在微博上,脱离了具体语境和语气,就完全可以被解读成另外一个意思——不同媒体有不同的特点,人们有可能出现多元性解读。我觉得要不断学习各种不同语态下的提问方式。”
在现实环境下,干警在检察工作中必然要面对工作对象、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不可避免,这时新媒体就显得无能为力,当下许多青年干警在虚拟空间交流互动时如鱼得水、从容自如,而在现实工作中与人当面沟通时却无能为力、无所适从,一方面是因为经历有限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长期沉溺虚拟空间、过度依赖新媒体而造成的不敢沟通、不会沟通。
(一)牢牢把握虚拟空间话语权,阻断不良思潮干扰和侵蚀
1、要有危机意识,积极关注新动向。
新媒体时代,干警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类网络杂音和不良思潮的冲击、干扰和影响,如果不加以及时干预和正确引导,他们可能会由此产生困惑疑虑,滋生不良思潮,甚至会发生理想信念的动摇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此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敏感度、觉察度,避免后知后觉,使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侵蚀检察队伍,要防止检察队伍的整体发展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检察队伍中年轻干部跳槽转行的人数与年俱增。究其根源,一方面的原因是,部分年轻干部对检察职业收入、晋升空间等方面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产生差距,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多元化思潮对年轻干部择业观念、自我意识自主意识的影响也难辞其咎。我院2008年至2013年期间共有22人次以商调、辞职等形式离开工作岗位,其中,2013年离职人数占近5年总数的34.4%。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检察人员招录制度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精神培养、职业激励等机制,从而正确考察识别应聘人员的职业动机、改进职业教育内容方法,用职业理想感召人、用科学的制度留住人。
2、要有先机意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在新媒体上缺位和“失声”。要牢牢掌握主动权,主动抢占虚拟阵地,传播检察正能量,利用新媒体树立主流文化的权威。
——建立微观点分析制度
构建以政工部门为主导、各部门合作、兄弟单位部门联动的工作网络,及时关注、收集有关检察队伍的评论和干警散落在微博、微信等工具上的微观点,定期进行微观点动态分析,对发现的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在第一时间做好关心、疏导工作。
——建立微人物微事迹宣传制度
依托内网“检察先锋榜”、“文化沙龙专栏”,并通过微博、微信推送先进人物事迹,树立检察官良好形象,营造争先创优的积极氛围。特别要用心呵护和彰显平凡检察官的事迹,让“微奉献”者感受到温暖,从而引导、促使正能量的旺盛生长。
(二)有效融合网上网下工作新方法,摒除键键交流的疏离和冷漠
毋庸置疑,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传统的做法,如集中宣讲、家访、谈心等,发挥着新媒体手段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应当将这些方法与新媒体手段加以融合,优势互补,促进政治思想工作的时代性和有效性的进一步增强。
1、思想教育既要坚持“面对面”,也要学会“键对键”
2011年5月4日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指出,传统媒体的被信任程度较高,而网站较低。书刊、杂志等传统主流媒体在“深度”和“精度”上远超网络。要坚持通过组织学习会、读书会、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和交流活动。在交流过程中,干警相互之间对信息的再筛选、对事实的再梳理、对观点的再组织可以保证正确思想观念的传递。在会议的形式上,可以借助PPT演示、微信交流等新媒体形式,进一步深化、生动交流效果。
2、关心干警既要坚持“点对点”,也要擅于“点带面”
要坚持“七必访”制度,在干警工作生活发生重要转折、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以及其他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开展家访活动。在坚持上门家访、当面慰问、促膝谈心的同时,在干警生育、献血、生病、退休等重要时刻,可借助局域网、微博微信短信等,进行网上祝福,让更多的干警参与和分享快乐,放大工作效果。今年,我院坚持传统做法,在中秋佳节举行外地来沪单身青年座谈会,与往年不同的是,与会青年们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由院文化沙龙小组成员自发组织DIY活动,亲手制作的月饼,受到干警们的欢迎,相关信息在干警微信朋友圈中转发。
要完善检察内部局域网建设,通过开设网上沙龙等,为干警搭建个性的交流平台,发挥文艺骨干、文化精英在网上网下的引导作用,让主流声音在检察系统内无处不在,无所不在。要建立网上谏言栏,重视收集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回复和处理,实现网上与线下协同。
(三)努力锤炼驾驭新媒体的本领,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素养和形象
要建立以院科领导、党团支部、工会妇联组织等分工负责、互动联合的立体化全覆盖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做到人人关注思想政治工作。院、科两级领导要坚持“一岗双职”,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通过谈心、走访等形式定期与干警有效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干警的思想动态。健全机关党委、妇联、工会建制,发挥各级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鼓励支持文化沙龙小组活动,发挥骨干力量在检察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适应新媒体的时代趋势,在思想意识上更加包容,举止行为上更加从容,要擅于学习,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不断提高舆情预判和危机处置能力,改变“刻板的训诫者”形象,努力成为“灵活的导师”。
1、树立敏锐的信息意识,做到游刃有余
虚拟空间的海量信息和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时效性极大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优势,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观念上认清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趋势,要熟悉信息传播规律,主动、理性应用新媒体于思想政治工作中;立足新媒体保证信息摄取的深度与厚度,真正做到思想引领游刃有余。
2、强化“把关人”意识,及时筛选过滤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规避信息的重复更迭,控制或屏蔽不良的信息,同时也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端正传播动机,公正、客观地表达观点,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和氛围。但把关人并不意味着对“不同声音”的排斥,所谓君子“和而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宽大的胸怀和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干警不同的声音甚至一些非主流的观点,面对干警在新媒体渠道上的“吐槽、拍砖”,不能一堵了之,而要善于疏导。通过公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博客、微博、QQ等联系方式,以平等真诚的对话获取干警信任和支持,进而实现隐形的思想引导。[⑦]
3、提高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
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必要的网络技术知识、技能,会使网络思想阵地建设影响力和吸引力不足,与干警沟通交流的“兴趣点”减少,同时还会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反应“迟钝”,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大打折扣。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得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培训和辅导,使其成为熟练驾驭新媒体为我所用的行家里手。
4、增强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置能力
平等对话、有效沟通是新媒体时代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寻找和加入检察干警论坛、干警QQ群、微信朋友圈等主动了解干警的利益诉求、思想倾向,及时捕捉干警日常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正确有针对性得开展网络舆情引导。要注意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以便掌握网络舆情的走向和发展趋势,做到凡事有预案、有行动、有交代。
 
思想政治工作是“隐性”的,是弥漫于空间的“氧气”,是功夫中的“无形手”,它可能是孤独时的一个拥抱,逆境中的一句鼓励,冷落时的一个微笑,烦恼中的一声劝解,寂寞时的一次聆听。新媒体时代带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之一就是“人人都需要受到关注、人人都需要关注他人”,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坚持“人人、时时、处处”的理念,把人人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主体和对象,把当下作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地点和时机,真诚关注、坦诚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凝聚人心、积聚力量。


 
[①] 《维基百科》:新媒体泛指利用电脑(计算及资讯处理)及网络(传播及交换)等新科技对传统媒体之形式、内容及类型所产生的质变。载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5%AA%92%E9%AB%94,于2013年9月27日访问。
[②] 【美】尼古拉斯·卡尔:《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刘纯毅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47页。
[③] 高骥、虞志浩:《基层党建e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页。
[④] 薛小荣:《网络党建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时事出版社2013年版,第239页。
[⑤] 【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张洁、田青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⑥] 汪馨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载《学习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第3期。
[⑦] 龙妮娜:《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析》,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11期。
[ 责任编辑: ]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