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打造特殊空间区域保护的“中国样本”

来源:《环境保护》2023年第16期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4-04-14 01:04:29 | 2396 次浏览 | 分享到:
打造特殊空间区域保护的“中国样本” 吕忠梅 马鑫
来源: 《环境保护》2023年第16期 2023年10月09日 14:29

打造特殊空间区域保护的“中国样本”

吕忠梅  马鑫


  摘要:2023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以下简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对巨大复杂性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保护的特殊空间区域立法,不仅对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填补立法空白的特殊价值,而且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较之现有国际山地公约和有关国家山地立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以东方智慧丰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内涵,以特殊区域空间的专门立法体现整体保护、系统保护、协同保护规律,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度引领全球治理。严格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既是中国对保护青藏高原乃至国际生态环境的巨大贡献,也为世界提供了法治示范;同时,中国还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立青藏高原跨境保护机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谈判和履约过程中主动设置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议题等,充分发挥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的新要求。2023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以下简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对巨大复杂性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保护的特殊空间区域立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也是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引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立法。需深刻认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国际意义,准确把握《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国际引领地位,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高度,实施好这部法律,以特殊空间区域保护的“中国样本”,主动建构全球环境治理新秩序。
深刻认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国际意义
  青藏高原是全球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以及位于这一区域的兴都库什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和“亚洲水塔”,不仅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南亚、东南亚的生态安全重点区域,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域。因此,《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不仅对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填补立法空白的特殊价值,而且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也具有重大意义。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对全球生态平衡影响巨大
  青藏高原作为特殊的生态系统,其服务功能的发挥对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是,随着几十年来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人为因素对青藏高原的影响不断加大,位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17个亚洲国家正在经历严重的生态危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正在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挑战。
  青藏高原的水以冰川、冻土和湖泊的形式存在,青藏高原拥有仅次于极地地区的最多的冰川和最大的冰体积,永久冻土面积在世界低纬度地区中排名第一,不仅直接影响中国的气候变化,而且对北半球,甚至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也具有明显的敏感性、超前感知性和调节性。青藏高原是亚洲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为周边国家20多亿人口提供水资源,具有强大的水资源分配功能。但在过去的50年间,青藏高原变暖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的2倍,达到每10年升高0.3~0.4℃,导致该地区各冰川面积、湖泊大小和位置、河流径流流量迅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打破了亚洲水塔的供水平衡,增加冰川和水文灾害风险,而且可能导致冰川储备的消失,从而对20多亿人的生产生活造成毁灭性打击。与此同时,高原冰川和冻土的碳储量超过土壤和植被,冰川、冻土消融也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青藏高原是世界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和种质资源基因库,是高寒区域特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等使该区域的生物濒临灭绝,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青藏高原维管植物中有662种为受威胁物种和灭绝物种;青藏高原脊椎动物中有169种为受威胁物种,占青藏高原所有脊椎动物物种数的9.58%。此外,气候变暖对很多需要积雪越冬的动物造成负面影响,或将导致物种分布大规模转变,可能深度影响生物多样性模式,使受威胁和濒临灭绝物种面临更大的危机,并引发全球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国际规则付之阙如
  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环境宣言》原则二明确宣示要为当代人类及子孙后代的利益而保护环境;同时,在原则三、原则四中强调了世界各国维持地球可更新资源的能力和保护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都更加强调山地生态系统对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012年,联合国“里约+20”的成果文件《我们憧憬的未来》第210—212条直接指出:“我们承认山地是世界人民的重要水源地,具有极脆弱的生态环境,极易受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自然退化等因素影响;冰川消融会对环境和人类福祉造成重要影响;山地原住居民处于贫困状态,其利益需要得到保护;各国应当积极制定山地生态系统保护的长期规划和全方位措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当消除山地居民的贫困状态”等。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