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www.chinaxwjd.cn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王鉴之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04-08 15:57:52 | 4 次浏览 | 分享到:
(五)、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的职能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职能,提高媒体舆论监督能力对社会的安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可推动国家的民主建设。“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早在党的十五大上,就对新闻工作提出了这样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坚持党性原则,以根本上说,就是要讲政治。对一个有自信力,旺盛的政权来说,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听不到人民的声音。帮助党和政府了解情况,克服缺点,改善领导,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和干劲,正是舆论监督的职志所在。
(六)、舆论监督是反腐败的工具
新一代国家领导人提出了走群众路线,异常自上而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拉开帷幕。在当前的形势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积极的舆论监督,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假恶丑的批评和揭露,从而把一些非良性行为非良性舆论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并对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中性舆论,非主流舆论进行示范和指导,新闻舆论监督的责任更为重大,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媒体的决策,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实行某种制约作用。在反腐败中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既可以避免“运动式”治腐的严重缺失,又能吸收其中某些民主性的有益的成分,既弥补司法,行政监督的不足,又与之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
二、开展舆论监督要坚持四个原则
(一)、要坚持以大局为重的原则
我们的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代表人民的监督,而不是某个团体和新闻从业者个人的监督。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维护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建设中的奋斗业绩,揭露和批评消极腐败现象,鼓舞人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要积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舆论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用批评建议的方式强化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力度,把引导性和针对性结合起来,反映民意,推动工作。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新闻舆论监督的突破口,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开展舆论监督,要围绕大局,突出重点,抓住全局性的关键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集中版面和时间连续报道,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抓住全局性的问题,就抓住了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舆论监督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关大局的问题上,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巨大的替在制衡推动作用,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以大局为重,就是要强化新闻舆论监督的宏观意识,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感觉敏锐并全面把握,对政治局势,经济模式,意识形态、文化环境和社会各阶层的反映进行全面分析与估量,从而形成一种战略意义。没有宏观意识和全局意识的舆论监督,至多只能是一种就事论事的表述,往往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并会有失于谬误。要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严守新闻工作的纪律,从全局考虑深化舆论监督的主题。舆论监督必须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自觉地为大局服务,决不能为监督而监督,为批评而批评决不能把舆论监督当成宣泄个人意气,谋求私利的工具。
(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
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看到局部,又要看到全局,有些问题从局部看,有真实的合理的因素,但若放在宏观上和整体上去观察,就不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同时,事物是发展和变化着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和处理问题,对有些问题的理解当时看起来是合理的,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转换是不合理的。舆论监督的力量是靠事实的说明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实现的,不是靠居高临下的压力取得的。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工作,解决问题的,所以我们实施的舆论监督只对所发生的新发生的新闻事实负责,力求避免因为论人不当而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应该看到,目前一些所谓舆论监督只满足于出气式的发泄,而不注意分析所批评的消极现象产生的各种因素和复杂的社会背景,对事物的评价非好即坏,看问题绝对化,批评缺乏分寸感和责任感,这是一种“破坏式”的批评,非但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反而使情况更加复杂化。
在舆论监督上,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急了不行,慢了也不行;不说不行,说过了也不行;嗓子大了不行,轻了也不行;谈多了不行,谈少了也不行;不要好心办错事,产生负面影响。总之,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支持改革者,鼓励探索者,教育失误者,批评腐败者。
三)、要坚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的原则
我们的舆论监督是通过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批评,引起有关的重视,争取读者的关注和呼应,形成强大的舆论的“场”和“势”,推动问题的解决。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必须首先考虑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如何解决,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舆论监督落地有声,不仅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更需职能部门包括被批评者的配合.只讲批评,不问结果,只能起到揭露阴暗的作用,人民群众看不到处理结果就会丧失信心,也会助长黑暗势力和落后势力的嚣张气焰。
社会效果是检验舆论监督成败的试金石.新闻批评应该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那种不计后果的舆论监督是不足取的。帮忙而不增乱,聚焦而不散光,转化而不激化,是舆论监督的出发点;服从大局,有利于大局,是的归宿点.要善于掌握舆论监督的适度点,防止过热过冷,保持常态不要刮风。舆论监督温度、密度、和力度既要考虑群众的承受力,又要考虑领导的承受力。报道热点,不应加温使热点更热,而是为了缓解。报道难点,不是使难点更难,而是要探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和途径。公开揭露的重大问题要公开交代处理结果。要学会根据不同时期党和政府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来确定并形成舆论监督的主调,避免不加区别地批评指责,使人无所适从。批评什么,怎样批评,都要有助于解决问题,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威望,有利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