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www.chinaxwjd.cn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慕明春 赵彩霞:反腐新闻监督的剑走偏锋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04-08 15:57:18 | 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种在对腐败案件的报道中,传媒刻意利用性丑闻作为新闻价值的第一要素,着力刻画,重点渲染,借此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弱化反腐败斗争的意义的报道方式,就是“张二江模式”。
以程式化为其特征的“张二江模式”有其相对固定的要素和套路:
1.以“揭露批判”为由头
打着揭露腐败分子穷奢极欲、腐化堕落的人生经历,批判他们肮脏、扭曲、变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旗号,报道文本就可以大写特写腐败分子的风流韵事,这就是“张二江模式”的道德保护伞。有了这个保护伞,写得怎么夸张、怎么出格,也是揭露批判的需要。对腐败分子的腐化过程,谁能够不让揭露,谁还能反对批判?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报道者可以尽情挥洒笔墨,“理直气壮”;阅读者也大可从容阅读,“心安理得”。当然,批判揭露在很多情况下,多是停留在名义上的,实际文本中很难看到多少反思与批判的成分,最多就是写上几句“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辜负了人民的重托”之类“以不变应万变”的套话。“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点模式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是心知肚明的。
2.以“野史笔法”为手段
“张二江模式”对于新闻真实性原则一般是无须刻意追求的,不一定要求情节细节真实,经得起检验核对,只求写得生动、花哨、煽情就行。因此对贪腐官员的“性丑闻”常常用的是野史笔法,道听途说、街谈巷议甚至流言蜚语都可以写进报道。因为作者知道,腐败分子身陷囹圄,一般不会站出来和媒体较真;至于报道涉及到的那些男男女女也不会轻易出来辩白,因为涉及到所谓的生活作风这些事常常是越描越黑的。除非有些报道太离谱,严重损害了有名有姓的第三者的名誉,致使报道相对人不能容忍,才有可能对簿公堂。像媒体对尹冬桂的报道,涉及“霸占司机长达六年”,连带损害了司机的名誉,尹冬桂觉得太冤屈,这才有后来尹冬桂起诉媒体,维护名誉权的情况。平心而论,这类报道倒也不是媒体和记者不想追求真实,毕竟真实更有说服力,只是因为媒体需要的反映腐败官员私生活糜烂方面的材料寻找难度太大。腐败分子已经落马,面对法律的审判,自顾无暇,还哪有功夫给传媒提供风流韵事任其炒作;而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一般也不会把涉及个人隐私又和案情没有直接关系的事实拿到法庭上公开的。在正常渠道难以获得有分量的材料的情况下,对媒体来说,有些细节就只有根据一些传闻加工杜撰了。
略举一例。原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尚军腐败案发后,湖北某杂志发表了署名“丁香”的长篇纪实报道《安徽省原卫生厅女副厅长尚军以色谋权内幕曝光》,各类媒体纷纷转载。对于其中揭露的“以色谋权内幕”,网络论坛上的一篇文章却揭底,“据知情者透露,丁香只是安徽滁州的自由撰稿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核心信息源,那些火辣的细节,生动的对话,私密的交易都是根据外界传说写的。”《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通过到安庆、阜阳等地的实地调查,也认为尚军所谓“以色谋权”之说无确凿证据。
3.以刻画“情欲”为中心
“张二江模式”的核心要素是要细致入微的表现腐败分子的情欲,因为他们深知这才是最能吸引眼球的。在传媒的报道中,腐败官员都是一些自恋、自私、贪婪和永远不知魇足的人格类型,“欲壑难填”就是他们人生的写照。腐败官员的情欲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金钱权势永无休止的攫取,二是对异性永不停歇的征服。“张二江模式”中,前一方面只是陪衬,后一方面才是需要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像写张二江,贪污受贿都是一笔带过,重点是写他对女性的占有和玩弄。所以张二江的经济问题,很少有人记得住,而他的“108个女人”却印象深刻。传媒的报道中,张二江为官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搜寻“猎物”的“猎艳”过程,“干部、服务员、小姐、鸡婆来者不拒”,“夜夜不可空床”更是很多媒体在报道张二江案时必然要提到的话。写蒋艳萍也是如出一辙,写她从下乡知青到副厅级官员,就是不断玩男人于股掌之间,投怀送抱的目的就是让众多掌握权力的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成为她往上爬的阶梯。
4.以“娱乐大众”为目的
在“娱乐是传媒永远的风景线”的观念影响下, “性”元素往往成了一种特殊的“娱乐”,而性与公权力滥用的结合形成的色情腐败更使其“娱乐”的价值倍增而源源不断地被媒介生产制造出来。“张二江模式”让一些受众通过色情这个“窗口”来观察官场腐败,在满足窥私欲中感到愉悦,这也正是媒介对“张二江模式”乐此不疲的一个原动力。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