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应对、共赢、发展"
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就世界媒体峰会有关情况接受专访
新华社与8家世界著名媒体机构共同发起世界媒体峰会,共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5家主流媒体和机构确认参会,涵盖了世界最主要的媒体集团和所有的媒体形态。世界媒体峰会将于10月9日-10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被海外媒体称为"媒体的奥林匹克"。
文/新华社记者
记者:请简要介绍新华社的发展历程、基本职能。
李从军: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创建于1931年11月7日,是中国国家通讯社,也是世界性通讯社。78年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华社着力推进改革发展,大胆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拓展通讯社业务功能,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事业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
目前,新华社拥有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和营销网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33个分社,在台湾地区派有驻点记者,在境外设有117个分支机构。
初步形成了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8种文字,向世界各类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和经济信息产品。特别是先后开通英语电视新闻线路和中文电视通稿线路、中文电视节目线路,开办手机电视台,成立多媒体中心,加快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
创建了一批直接面向终端受众的传播载体,拥有中国最大的国家级网站集群,其中,新华网是中国重点新闻网站,被称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网站";金融信息平台及其产品"新华08",是国家重点文化项目,在世界资本要素市场等非媒体领域的影响力愈发凸显;《新华每日电讯》、《瞭望》等23种社办报刊形成中国最大的报刊集群,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新华社积极构建多元化对外交流合作系统,通过建立和完善双边、多边和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拓宽与境外媒体和新闻机构的合作渠道,不断提高知名度,提升在国际媒体同行中的形象和影响力。新华社是许多国际新闻组织成员,已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社或新闻机构签署了新闻交换、人员交流和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记者:您认为当今世界媒体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新趋势?面临着那些新挑战、新机遇?
李从军:进入21世纪后,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人类信息传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一方面,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传播速度更加及时,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层出不穷且使用便捷的新媒体正在改变公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公众获取和接收信息的习惯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日益由过去被动、单向的信息接受者(即"受众")转变成为主动、多向的信息发布者。
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发展,媒介融合的趋势愈演愈烈。各种传播终端的功能正在由单一向多功能、多媒体转化,单一媒体形态正在向多媒体产品形态和全媒体信息传播业态拓展,媒体间的兼并重组层出不穷,传媒业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或渗透不断加剧。随着公众在传播过程中心理、行为和地位的变化,公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日趋个性化,传媒市场日趋分众化,媒体商业模式日趋多元化。
在这种新形势下,传统媒体面临空前的挑战。新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内容、便捷的使用方式和灵活的商业模式,不断吸引更多的受众和广告,如果传统媒体因循守旧,其舆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就有可能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然而,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也面临空前的机遇: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为传统媒体改善现有业务、开发新兴业务、扩大受众范围、拓展市场空间提供了众多全新的手段、渠道、平台和终端,只要顺应信息传播技术的新发展,顺应当代新闻信息传播的新变化,顺应媒介融合的新趋势,顺应公众和传媒市场的新需求,传统媒体就能继续保持并不断提升其竞争力和影响力。
记者:您认为当今中国境内媒体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新趋势?面临着哪些新挑战、新机遇?
李从军:中国传媒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传媒业发展的大环境,因而也必然会受到上述新变化和新趋势的影响。当然,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传媒业的发展也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近年来,新媒体在中国的发展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成为越来越多人获取并交流各类信息的重要渠道,舆论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但不同于其他大多数国家的是,中国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此消彼长的现象不是十分明显。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同时,传统媒体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传媒业在发展周期上仍处于上升期,整个行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传媒业在应对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传播变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呈现出以下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