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浙江杭州宇树科技展厅,机器人展示击掌动作。 |
![]() |
江苏昆山高新区立法联系工作站开展征求立法建议活动。 |
![]() |
浙江湖州南浔区和孚镇的桑基鱼塘。 |
作为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重要补充,地方立法解决的是法治通达群众、通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立法法进行修改,其中一项重要的修法内容,就是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全国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主体从之前的49个较大的市增加到目前的289个设区的市、30个自治州和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
10年来,地方立法有哪些新亮点?又有哪些鲜明的地方特色?如何因地制宜满足当地的发展与治理需要?记者近期赴浙江、江苏采访,透过几个地方立法“关键词”,探寻良法与善治之间的制度密码。
关键词:“孵化器”
推进新兴领域立法,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以后路上跑的货运车什么样?浙江杭州、江苏苏州的地方立法,为我们勾勒未来图景。
“我们很早就开始布局无人车研发,但过去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菜鸟集团首席技术官兼无人车总经理李强说,早期无人车只敢在封闭的园区内运营,但这样也让应用空间大大压缩,发挥不出巨大潜力。
2024年,杭州出台《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为功能型无人车提供了合法合规的发展路径。李强说:“立法给予功能型无人车‘身份’,不仅提振企业研发信心,更让我们放开手脚面向市场持续创新。”
在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无人物流车在苏州城区“走街串巷”的第一视角,实时在大屏幕上显示:遇到行人会自动避让,碰上复杂路况能自主规划路线……流畅的行驶表现与精准的配送执行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已经在约200个城市布局超千台无人车,累计处理订单超1亿单,覆盖快递、电商、社区团购等高频场景。”九识智能相关负责人说。
“聚集战略性新兴业态,我们制定《苏州市智能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苏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陈雪珍说,这部条例对产业发展、推广应用、安全保障等方面作出规定,还支持智能车联网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前沿技术和跨行业联合技术攻关。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催生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但相关法律制度还存在时间差、空白区。通过推进新兴领域立法,地方立法成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让创新从“襁褓”阶段就得到细心呵护和成长空间。
“《苏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帮助我们的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创始人骆威说,该条例明确全链条转化机制,精准破解其所在的医疗器械行业的转化难题。
从科技金融服务到知识产权保护,《苏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正推动科技创新成为苏州发展“最大增量”,助力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杭州有一条“科创大走廊”,每年诞生企业主体约两万家,“杭州六小龙”有一半从这里走出。为了打破行政区划条条框框,杭州制定《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条例》。
“立法赋能产业平台,提供数字经济发展支撑。”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工委主任陈马多里说,大走廊秉承“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服务理念,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厚。
关键词:“小快灵”
立足“小切口”,及时回应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株桑”。
在浙江湖州,世代相传的“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桑基鱼塘生态模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当地桑基鱼塘系统却逐渐萧条,功能逐渐退化。
“立法保护桑基鱼塘系统,就是传承生态传统、弘扬生态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湖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贤龙说,2022年将其列入立法计划,2023年就制定了《湖州市桑基鱼塘系统保护规定》。
该规定实施两年来,桑基鱼塘不仅“回来了”,还有了新升级:经过育种,桑树变矮了,更利于农业管理;除了桑基鱼塘,还创造性开发出“油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等新模式。“过去一斤鱼卖十几元,如今‘生态鱼’的牌子打响了,每斤能卖三四十元!”湖州市南浔区人大代表、荻港渔庄总经理倪威说。
“湖州最动人的色彩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孙贤龙介绍,除了《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的系统性规定,湖州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小步快走”,基本每年都制定“小快灵”法规,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限。
与传统餐饮服务相比,这些年迅速发展的网络餐饮服务,因链条长、环节多、隐蔽性强,食品安全风险相对更高,监管难度更大。如何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江苏常州市新北区的龙虎塘街道人大代表之家,一本《常州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若干规定》醒目地摆放着。“这是全国最早专门规范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法规之一,我们当时都参与了立法意见征集。”新北区人大龙虎塘街道工委主任钱炯自豪地说。
随着立法的完成,相关配套规定和举措也及时跟上。今年,相关部门依法累计责令整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503家,行政处罚128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