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丨严肃纠治不担当不作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5-04-09 14:43:53 | 15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04-09 14:43:53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三是整合各方监督力量。建立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1+N”监督融合机制,统筹推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通过信息共享、联合督导、线索移交、联席会商等形式,合力把问题摸上来。通过公布举报电话和网址、下沉流动接访、推行“码上举报”“廉情驿站”等,让群众参与监督,广泛收集相关问题线索。用好“数字监督”,通过构建智慧监督模型、整合多源数据资源、建立智能预警机制、规范处置流程体系等系统性工程,实时发现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线索,提升监督质效。

  四是推动完善制度机制。要坚持标本兼治,构建更加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公权力在法规制度框架内规范、廉洁、高效运行。干部考核是激励干部的“指挥棒”,要健全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干部,推动形成激励干部干事担当的浓厚氛围,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周洪峰: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创新监督方式、深化专项整治、强化制度约束,持续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提升治理效能。实践中,杭州市纪委监委用好“三张表”,精准识别、靶向纠治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问题。

  首先,用好企业和群众呼声的“民意表”。紧紧盯住影响营商环境、服务民生的突出问题反映,用好“大信访”“政企直通车”“走亲连心三服务”等数据监测分析机制,对于久拖未决、重复反映、长期反映的,既严肃查纠有关干部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问题,也着力解决背后的梗阻性体制机制问题。

  其次,用好基层干部负担反映的“诉求表”。比如,杭州市深入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构建基层事项准入联审“防火墙”、“减负在线”平台问题收集处置、基层观测点定期走访分析等系列机制,多渠道广泛收集基层干部的真实诉求反映。在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研判背后是否存在责任“甩锅”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再次,用好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的“预警表”。依托数字化改革,聚焦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权力运行和群众利益维护等工作情况,推动数字化跨领域跨部门协同监督,持续汇聚数据信息,丰富完善监督模型,密切关注数字造假、空喊口号消极应付等问题,梳理研判高频预警事项和隐形变异问题,加大精准监督提示,健全“查、纠、改”处置闭环,推动规范权力运行。

  怎样坚持正向引导,不断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内生动力?

  周洪峰: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施治、综合施策,党组织、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有关各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是推动能上能下。党组织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切实把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同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有机结合起来。对不担当不作为或者缺乏履职能力的党员干部,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

  二是强化正向激励。正向激励是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的务实之策。比如,大力选拔使用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那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坚持原则、敢于亮剑,在改革发展中敢于触及矛盾、迎难而上、解决难题的党员干部,由此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励更多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奋发有为。在这方面,杭州通过每年评选市级“担当作为好干部”“最美公务员”等评选表彰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和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崇尚实干、敢于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是要为担当者担当。在保护干部担当作为、减轻干部顾虑方面,杭州通过市人大立法,出台《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干部在服务企业、推动发展中敢于创新、主动作为提供了法律支撑,对诬告陷害和干扰履职行为依法追责,为干部松绑减负。去年,杭州市纪委监委组织开展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巩固深化年”活动,全面打好“预警提醒、澄清查诬、精准问责、尽职免责、回访教育”组合拳,为党员干部做好“难而正确的事”提供保障。

  丁兴建: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必须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从坚定理想信念、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监督监管等方面一体发力,引导党员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勇于先行先试、善作善成。

  一是筑牢思想根基,激发担当作为内生动力。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帮助党员干部准确掌握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加强政绩观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引导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进一步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注重挖掘培树勤廉典型,营造学习模范、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是让有为者有位,树立重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树立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既避免唯资历论,单纯依靠论资排辈提拔干部,又避免唯年龄论,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供机会、搭建舞台。注重在基层、乡村振兴、经济建设、民生保障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培养干部,推动干部在基层一线中练就过硬本领、砥砺务实作风。健全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机制,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开展“叫醒”谈话,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安排合适岗位,持续释放庸者下、劣者汰的强烈信号。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