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坚定混改信心。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党的领导是混改成功的根本保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科学制定混改方案、合理选择战略投资者是混改取得实效的关键。此外,注重员工利益,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也能保障混改顺利推进。
徐工集团将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全球布局,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本报记者姚雪青采访整理)
鞍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
积极整合重组 高效配置资源
战略性重组是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鞍钢集团有限公司纵深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2024年12月29日,鞍钢集团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凌钢入列鞍钢集团,标志着鞍钢“十四五”战略重组目标提前完成。“十四五”期间,通过战略性重组,鞍钢的粗钢产能跃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我们聚焦“要素管控+管理移植”管理一体化主线,推进管理平台、管理标准、管理语言、管理行为统一;聚焦“战略引领+资源协同”运营一体化主线,推进平台化、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整合,有效破解了联合重组中“联而不整、整而不合”的难题。
做大是基础,做强做优是关键。鞍钢在实施战略整合重组的同时,以专业化整合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质量效益有效提升。目前,国际贸易、汽车钢营销、攀钢普钢产业一体化管控等专业化整合落地见效,冶金渣、供应链、低温液体、废钢、碳材5个产业实现整合发展。
改革不止步。鞍钢将在专业化整合过程中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注重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积极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加快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本报记者王云杉采访整理)
山东港口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
协同联动融合 建设现代港口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山东省港口集团成立以来,牢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殷殷嘱托,锐意改革、创新求变,蹚出一条守正创新的改革发展之路。
我们跳出港口窠臼,组建12个板块集团,建成51个内陆港,设立4个海外区域公司,形成一体化、国际化发展格局,进而演变成港口运营、供应链综合服务、港口园区配套服务“三大赛道”。创新“山东港口,不止于港”理念,着力构建依托港口的世界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推动“码头+物流+金融+贸易+航运+海外”全链协同,“港口+政府+海关+铁路+企业”一体联动,加速向第五代港口阔步迈进。集团成立以来,货物吞吐量连跨6个亿吨台阶,2024年突破18亿吨、稳居全球第一位,集装箱超越440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二位。我们还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与山东省内16市战略合作,以港带产、以港兴城,截至2024年底,累计投资2188亿元、招商引资152亿元、贡献税收278亿元。
面向未来,山东省港口集团将坚定不移推进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依托港口的世界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牢记嘱托、守正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侯琳良采访整理)
江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高清——
聚焦主责主业 优化产业布局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完善主责主业管理、优化产业布局”的改革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布局产业、厚植优势。
聚焦主责主业固根基。坚持将实体经济作为发展主攻点,近年来先后完成恒邦股份等企业收购并购,实施武铜三期扩建等项目,巩固了全产业链竞争优势。2024年,公司完成主业投资超105亿元,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降低了经营风险。
优化产业布局增动能。先后推进完成新材料业务板块、工程技术及装备业务板块、金融业务板块、黄金及铅锌业务板块、信息技术板块五次专业化整合,加快打造主业聚焦、功能明确、板块协同、结构合理的战略布局。同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力有序剥离清退了一批低效无效资产。
坚持创新驱动添活力。大力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形成“7+12+N”多层次创新平台,赋能江铜高质量发展。持续大力引进人才,强化关键技术攻关,聚焦铜基新材料研发、铜加工产品升级等重点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下一步,江铜集团将坚守主责、做强主业、创新驱动,奋力打造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