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十位国企负责人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来源:人民网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5-03-18 17:00:13 | 31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03-18 17:00:13 来源:人民网

  未来,中交集团将切实把改革实效作为提升方向,把改革胜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锻造交通基建硬实力。

  (本报记者韩鑫采访整理)

  

  中国华能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

  优化增量布局  推进能源转型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要把提升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功能作用放在优先位置。作为能源电力央企,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坚决扛起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使命担当,持续优化产业布局。

  我们紧紧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积极优化增量布局,力争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以基地型规模化开发为重点,集中力量发展新能源、水电、核电,聚焦高温堆、绿电制氢、压缩空气储能、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智慧电厂、虚拟电厂等领域集中发力,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同时,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我们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勇当科技创新排头兵。中国华能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集团总部设立基础研究专项,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瞄准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技术,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推动高效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高效灵活煤电及碳捕集利用封存全国重点实验室、清洁低碳热力发电系统集成及运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均成功纳入首批新序列管理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目前,公司正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等遴选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布局示范工程。

  (本报记者丁怡婷采访整理)

  

  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

  激发创新动能  做强数字经济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我国信息通信业在改革中发展、发展中改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改革进程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逐步成长为收入规模、网络规模、客户规模“3个全球第一”,创新能力、品牌价值、公司市值、盈利水平“4个全球领先”的世界一流运营商。

  作为信息通信领域的中央企业,中国移动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一是统筹推进改革。坚持党对改革的统一领导,加强“一盘棋”统筹。二是务实推进改革。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治理用人激励机制等改革,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三是系统推进改革。注重系统集成,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方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我们全面激发改革创新的澎湃动能,为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一是适度超前建设5G—A、算力网络、数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奋勇当先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二是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持续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能力中台、算力网络、6G等6个关键领域的科技供给能力。三是紧扣人工智能的“供给者、汇聚者、运营者”定位,为千行百业、千家万户注智赋能。

  (本报记者王政采访整理)

  

  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

  瞄准灵活高效  健全企业制度

  作为一家拥有123年历史的“百年老店”,近年来,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完善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我们通过“三能机制”持续激发新活力。以市场化为导向,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实现竞争性上岗;以实绩定去留,明确“下”的标准,畅通退出通道,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格执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

  围绕国务院国资委“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我们完善形成了“长短结合、有效衔接”的考核新机制。对标行业头部企业,鼓励旗下企业跑赢行业、跑赢自己,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成为常态。

  改革发展关键靠人。近年来,我们对年轻干部采取跨岗位、跨企业、跨层次、跨产业、跨地域、跨所有制的“六跨”复合培养模式,通过培训生项目、助理制、竞聘制等举措,推动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岗位。

  2025年,上海电气将紧紧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部署,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不断提升产业优势,坚定不移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派。

  (本报记者沈文敏采访整理)

  

  徐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

  把准混改方向  释放混改红利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增强国企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国有资本效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发展新动能。

  深化认识,把准混改方向。混改不仅是一次股权结构的优化,更是一场全面的体制机制变革。我们通过引入多元化战略投资者,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和民营资本的灵活机制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积极实践,释放混改红利。混改是推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举措。目前,徐工集团在商用汽车板块成功引入30家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64.44亿元,实现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深度融合。通过混改,徐工集团在完善公司治理、加强科技创新、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