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陈路坤--网络时代的法治人物报道策略研究_学术前沿_中国舆情法治网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04-08 15:58:31 | 3468 次浏览 | 分享到:

五、其他城市纸媒报道

在中央电视台对“最帅交警”进行报道后,其他城市的纸质媒体进行了简单的纯客观报道,使“最帅交警”的影响力最大程度地扩散到了全国各大城市。这对法治人物报道是有力的,也给以后法治人物报道如何将影响最大程度地扩散,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但是,其他城市的纸质媒体报道,最主要的还是出现了两个问题: 1. 本地化报道不足。因为网络时代信息流通的便捷性,其实其他城市的受众大多数都已知晓“最帅交警”的事迹,简单的客观报道既没有接近性也没有新鲜性,很难吸引受众。最好的办法是,对类似事件进行本地化的解读或挖掘,使其影响力和吸引里得到最大发挥。 2. 第一手资料不足,以搜集网络资料和本地报纸二手资料为主,很难有创新和突破。比如在中央电视台对其进行报道后两天内,外埠报纸主要报道了两类信息:综述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报道“网传”的“最帅交警”丢婚戒事件,这类信息毫无原创内容可言,部分信息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当然难以吸引受众。

第二节 “ 最帅交警 ” 相关报道获得成功的 理论分析

看似并不复杂的传播过程,为何能够取得空前成功?本节从传播理论的角度,建立简单的相关理论模式(图 2 ),分析其原因。


图 2 法治人物报道中的“陌生化”策略模式图

一、传统法治人物报道给人造成了“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传统法治人物报道中普遍存在着一个痼疾 , 那就是被报道对象的脸谱化与拔高化 , 进而造成被报道对象的刻板形象。如有病不治直至殉职 , 公而忘私却毫无亲情 , 克己奉公过家门而不入 , 或是废寝忘食累倒在岗位上,等等。经常接受法治人物报道的人会对法治人物留下这样的印象,从而觉得所有的法治人物都应该是具有类特质的。

二、“认知不和谐”

“认知不和谐”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两项认知若相互矛盾 ( 不和谐 ) 时,就会感到困扰和痛苦。为消除这种困扰和痛苦,他会设法改变其中的一个,或抛弃、或修正,让不和谐现象消失。在现实中,大众接触相关政法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与他们对法治人物的刻板印象向比较发现,其言行并非完全如此,形成了第一层次的“认知不一致”;近几年来,随着法治人物报道策略的丰富和多元化,大众能够在媒体上得到越来越多法治人物的多侧面、生活化的信息,而此类信息与原来的刻板印象相比,形成了第二层次的“认知不一致”。在法治人物报道中,要善于利用这双重的“不和谐”,运用陌生化策略,让大众觉法治人物报道中的人物形象拥有既熟悉又陌生。

三、“陌生化”策略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文学理论,认为新奇的东西才能唤起人们的兴趣 , 才能在新的视角、新的层面上发掘出自我本质力量的新的层次并进而保持它,而“陌生化”就是化熟悉为新奇的利器,就是要把平淡无奇的事物变得不寻常,从而增加新鲜感,有了新鲜感,兴趣也就自然随之提起来了。与前文所述相联系,人们双重的“认知不和谐”都是媒介把现实“陌生化”的结果;但是第一层次对法治人物报道是不利的,会削减媒介的公信力;第二重则是要充分利用的,通过对现实和刻板印象的“陌生化”处理,造成“不和谐”;大众自然会觉得新奇、有趣,有进一步获知人物信息的愿望。

第三节 法治人物报道建议

在法治人物报道中,如何把现实“陌生化”,创造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首先就要摒弃传统的刻板的报道模式,对法治人物报道不拘一格,从题材和体裁两方面都要进行创新。其次,要注意法治人物采访和报道过程中的真实化和生活化、故事化、个人化和个性化、多元化及细节化和形象化,同时法治人物报道中要注意自然增加法治信息含量。

一、法治人物报道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或刻意拔高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老生常谈。在法治人物报道中,真实首先是提高可信度的基础,虚假的信息会伤害报道的公信力,也会伤害人物的形象;其次,人物的真实生活肯定是独特的、新鲜的,与其他人是不同的;虽然政法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性质是相似的,但其真实的工作方法是不同的。大众并不能深入了解这些种种不同,在报道中将其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就会让其觉得熟悉的是这种工作及这类人但其中的不同却又新奇、陌生。

二、以事写人,最好是有冲突的故事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大众使用媒介是有其诉求的,媒介要努力去满足其中的合理诉求,这样才不会失去他们的关注。同样,在法治人物报道中,大众也有自己的诉求。其中,信息的诉求和趣味的诉求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中,从业者常常关注信息的诉求,而忽略了趣味的诉求。

法治人物报道满足大众趣味诉求的主要方法就是讲故事,尤其是有冲突的故事。法治人物报道的故事化,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和背景添加等,细致入微地对人物进行个性描绘,发掘人物的故事因素,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的事迹、经历以及成长过程,凸显人物中能够让人兴奋、感动、富有戏剧效果的故事。由此,大众获得了阅读的趣味,同时也刻画出了人物的形象。

三、刻画人物个性,感染受众

个性是人物的心理与精神及外貌的特质。同是典型人物,他们的感人事迹既有共同点,但其个性是不一样的。欧美国家记者在写人物时,特别注意抓住其个性进行刻画,把相当多的笔墨放在挖掘人物的特点上,找出与其他人物的不同特殊之处。因此,西方记者笔下的新闻人物,一般都显得有血有肉,性格鲜明。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