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www.chinaxwjd.cn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结合: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标志性特征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04-08 15:57:55 | 1 次浏览 | 分享到:
  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实现人同自然的真正和解,即“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马克思主义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良好状态。西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一再证明,“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旧路已经行不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片面增长方式留下诸多后遗症,彻底扬弃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痼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出路。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续写恩格斯的生态文明后半篇文章,成为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标识和重要使命。
  伴随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深化,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成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典范。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从对抗到协调、再到和谐共生的演进过程,其间有过“人定胜天”的曲折,也形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认识。针对征服自然出现的问题,毛泽东重视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等环保活动,强调“用二百年绿化了,就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注重运用法治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指出“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等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定为基本国策,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国家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迈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标注美丽中国建设新刻度,提供当代环境系统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路径。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彰显全球环境治理和发展倡议的中国力量。坚持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修正案,加快完善生态环保法律制度体系,连续开展环境保护督察、执法检查,生态环保领域立法力度之大、执法尺度之严、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加速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性转换,正在塑造西方工业文明之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内核的当代生态文明。
  三、当代科学社会主义标志性特征的价值功效
  当代科学社会主义追求比资本主义生产力更高、生产关系更优化、社会福利更可感可触的高级社会形态,是对西式现代化的全面“迭代升级”。这些特征矩阵紧密结合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展优势,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有机贯通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与行动方案,促进中国特色与世界价值互联互通,丰富和发展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知识宝库。
  一是系统集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方案。马克思、恩格斯设计了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廓,强调在发展中深化科学社会主义的特征,“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这些特征矩阵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述,充分汲取经过历史检验而沉淀下来的智慧成果,结合历史事实和时代要求阐明各领域变革的翔实方案,以确定性制度成果促进当代科学社会主义更加成熟定型。
  二是探索打造社会主义特征论的升级版。科学社会主义是由本质、原则和特征构成的有机整体,如果只抓住某一片段,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的偏离。这些特征矩阵建立在社会主义经典特征理论基础上,密切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本质特征”“本质要求”等最新论述,全面增强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体系化学理化。
  三是增进中国特色与世界价值的良性互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社会主义在“两个结合”的深刻互动中,既让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现代化中得以呈现,又以中国式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从中国特色走向世界价值的逻辑支撑。这些特征矩阵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与现代化角度的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互为支持、互相印证,构建起当代科学社会主义新的叙事体系、话语体系、自主知识体系,实现从学习借鉴到自立自强再到普遍价值的跃升,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探索贡献中国智慧。
  马克思主义是动态、开放、发展的科学体系,恩格斯一再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当代科学社会主义标志性特征是一个开放性命题,必然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中深化拓展,在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中积淀更多原创性成果,彰显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真理向心力和国际感召力。(庄泽林)
文章转载:全国人大全国人大www.npc.gov.cn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