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新闻法治十大事件”评选活动由中国新闻法治建设学术峰会组委会发起,采取公众投票+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盘点上一年度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法治事件,共同记录新闻法治建设进程。
1、中央纪委客户端开通“举报查询”功能,让反“四风”更加扎实落地;
2、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推进互联网治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3、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成立,将监督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
4、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5、国家网信办依法关闭133个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的相关微信公众账号;
6、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广告法》,互联网广告被正式纳入监管;
7、国家网信办就“试衣间不雅视频”在微博微信传播约谈新浪腾讯负责人;
8、《财经》杂志王晓璐因涉嫌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9、人民网原总裁廖玒涉嫌贿赂犯罪,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10、南方报业、新京报社胜诉世奢会,强调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权;
本次事件评选是第二届,评选结果于1月16日举行的中国新闻法治建设学术峰会上正式发布。入选事件主要涉及网络、信息和新闻传播领域的法治建设,侧重媒体、媒体人与法治间的关系,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对推动新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1、中央纪委客户端开通“举报查询”功能,让反“四风”更加扎实落地
6月18日,中纪委网站客户端开通反“四风”一键通举报专区,举报人下载中纪委网站客户端后,只需在举报专区轻轻一按,就可将举报内容发送至中央纪委,轻松便捷完成一次举报。10月份,“反‘四风’一键通”举报窗口增加了“举报查询”功能,每次举报都能得到一个唯一的查询码,通过查询码可以及时查询举报受理情况,从而切实保障了举报人对举报处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点评:举报是反腐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举报程序冗长,得不到及时回应,则举报权形同虚设。通过在网站客户端设置举报窗口,增设举报查询功能,使得举报更加便捷、可查,提高了举报效率,保障了举报人对举报处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当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的便利,“技术反腐”助力“制度反腐”与“法治反腐”,中纪委的这一举措正是将现代传播手段灵活运用到反腐工作中,将自上而下的调查与自下而上的举报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反腐工作的实效性。
2、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推进互联网治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12月16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习近平指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该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四原则。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点评:网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此次互联网大会向世人宣示了中国的互联网治理理念,强调了法治对于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的重要意义,得到了与会成员的广泛认可和响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信事业的发展,治网有“数”,管网有方,我国网络信息化建设沿着法治轨道健康发展,向着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奋勇迈进。
3、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成立,将监督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
12月29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成立大会举行。会议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工作已在全国各省区市全面推开,全国和省一级新闻道德委员会工作架构初步形成。新闻道德委员会将把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纳入监督范围,通过新闻评议、媒体道歉、通报曝光等方式,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治理新闻界突出问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点评:长期以来,部分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过度追求“眼球效应”,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新闻道德委员会是“依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综合治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闻评议、媒体道歉、通报曝光等方式,推进行业自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管理和杜绝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等不良现象,引导新闻媒体和从业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内外兼修,增强自身的责任担当意识,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4、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