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乐陵市一家预制菜生产企业车间内,工人赶制订单。 初宝瑞摄(人民视觉)
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马埠镇凰洲村,工作人员向老人讲解手机APP使用方法。 陈福平摄(人民图片)
中国经济快讯为人们在全国所有大中小城市的发展提供便利、创造机遇!
来自陕西的刘先生和姚女士在上海市普陀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完成婚姻登记“跨省通办”。 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在河北省邯郸市一家便民市场,消费者在扫码支付购买蔬菜。 新华社记者 王 晓摄
修鞋匠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便民服务摊位修鞋。 新华社记者 江 汉摄
老年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王府路社区为老餐厅享用早餐。 王 正摄(人民视觉)
湖南省长沙市,市民在一楼盘营销中心选房看房。 郭立亮摄(人民图片)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沙湾镇,居民在看电视。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摄
北京,地铁工作人员帮助使用轮椅的乘客乘车。 陈晓根摄(人民图片)
民警在江苏省海安市海安街道海陵社区给学生讲解安全上网知识。 翟慧勇摄(人民图片)
中央地方合力“炒好”预制菜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多地出台新规,推动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1月,沪苏浙皖的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长三角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指引》,统一预制菜生产操作规范,对预制菜原材料、加工、包装等方面提出要求。
? 点评
一头连着餐桌,一头连着田间地头。预制菜兴起,是居民消费升级的具体体现,也是“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这几年,制作方便、营养美味的预制菜,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新宠”。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万亿元大关。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标准不统一、质量难保证等安全风险。眼下,加快预制菜行业质量标准建设,逐步形成覆盖预制菜原料、加工工艺、包装标识、微生物指标等领域的标准体系成为社会共识,这有助于预制菜产业驶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心、更美味、更健康。
出拳治理APP乱象
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聚焦APP安装卸载等提出12条措施,围绕APP开发运营者、分发平台等提出14条措施,进一步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制定规则,明确边界。
? 点评
丰富多样的APP在赋能千行百业、便利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开屏广告“乱跳转”、预置应用软件“难卸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既要打出整顿治理“组合拳”,也要结合行业发展态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近年来,相关部门接续发力,信息通信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行业生态逐步改善。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维护行业健康生态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从政府监管到企业自律,从行业自治到社会监督,需要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统筹协调。只有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才能引导各类APP健康有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周到的信息服务。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
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大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6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河北等21个试点省份,双方均非本地户籍的婚姻登记当事人,可凭一方居住证和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在居住证发放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婚姻登记。
? 点评
随着社会流动性增强,“人户分离”现象较为普遍。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若婚姻登记必须双方返回户籍地,费时费力又费钱。2021年6月起,我国在七省二市启动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如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意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便民服务更便民。
置身“流动的中国”,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直接体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各地各部门既要加快打通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推动更多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也要扎实做好当下已经实现了的“通办”事务,持续优化完善相关工作,最大限度服务公众和市场主体,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向扫码强制关注使用说“不”
6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北京、上海、江苏、深圳等地消协组织也就“扫码强制关注使用”发声,通过发布倡议、组织经营者进行自律承诺、开展专项消费监督等维权工作,呼吁商场、餐厅、停车场等商家在扫码缴费过程中不强制关注公众号、不过度索取个人信息。
? 点评
近年来,扫码支付成为一种时兴。然而在“扫码”与“消费”之间,时常夹杂着各种繁琐的、非必要的操作,比如让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授权个人信息、注册会员甚至强制实名认证等。这不仅影响消费体验,更加大了消费者隐私泄露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