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第八届中国新闻法治学术峰会在京召开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04-08 12:24:22 | 35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八届中国新闻法治学术峰会在京召开 2020年05月27日 17:21:06    来源:中国舆情法治网

  2020年1月11日,第八届中国新闻法治学术峰会暨中国新闻舆论与传媒法治论坛在京隆重召开。本届学术峰会主题是“新闻法治•舆情规制”。峰会颁发了优秀论文奖、发布了以舆情和社会公共安全为主题的研究报告,发布了年度新闻法治事件和虚假舆情事件传播,同时设置了两个分论坛。

  本届峰会由中国行为法学会新闻舆论监督研究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中国司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竞争力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系、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新闻研究中心、法治周末报社、人民法治杂志社等10家单位联合主办。

  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书记翟惠生,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孙立军副处长及知名专家学者张建伟、王四新等出席峰会并发言。

  中国新闻法治优秀学术论文奖

  为推动新闻法治学术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本届学术峰会评出了“中国新闻法治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9名。据介绍,今年参评的作者积极踊跃,论文质量和水平普遍较高。论文作者来自全国各地法律界、媒体、高校和研究机构。主办方把获奖论文集现场赠送给有关国家机构和合作高校。据介绍,中国新闻法治学术峰会每年都把重点放在论文的征稿和评奖中,八年来,作者参与人数近四百人,获奖作者近百人。通过论文的评奖,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水平的提高。

  201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新闻法治事件

  本届峰会公布了“201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新闻法治事件”,分别是:1.201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云南孙小果案涉案人员均获刑,孙小果被判处死刑。3.两部未成年人法律大修,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化走向更高水平。4.最高院发布司法解释,明确规定高空抛物入刑。5.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施行。6.2019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正式施行。7.陕西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揭开汽车行业乱象。8.湖南操场埋尸案一审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杜少平被判处死刑。9.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被写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10.《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发布。

  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总结,中国新闻法治学术峰会每年都会发布年度新闻法治事件。这些事件首先具备很强的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有较强的新闻性和传播价值。

  2019年度十假舆情事件传播

  本届峰会首次公布了“2019年度十假舆情事件传播”。经过多媒体传播手段开展了问卷调查,统计出十件对社会颇具不利影响的虚假舆情。据与会专家介绍,对虚假舆情信息的公布起到了社会警示作用和普法宣传作用,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年度十假舆情事件传播分别是:1.警方公布人贩子“梅姨”第二张画像。公安部辟谣:非官方公布的信息。2.儿童走失, 家长须等24小时再报警。公安部:属谣言,应第一时间报警。3.2020年起汽车不安装ETC就不能上高速。交通运输部:未装仍可上高速。4.央行停止印钞,中国将进入无现金时代。解放日报:这是条假新闻。5.电子烟无毒无害,是戒烟利器。中国科协:尼古丁含量超过传统卷烟。6.中国大学的985、211工程正式取消。教育部官网:统筹为“双一流”建设。7.北京民航总医院杀医案患者治疗费全免。朝阳医院:院方垫付并非免费。8.居民水电费欠缴会影响个人征信。央行官网:忘缴水电费上征信是谣言。9.私立幼儿园将退出历史舞台。教育部:系政策误读,根本不存在。10.养老金15年后将耗尽,80后退休可能领不到养老金。人社部:完全能够保证足额发放。

  新闻舆论助推应急进步与安全发展报告

  在本届学术峰会中,组委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新闻舆论助推应急进步与安全发展报告——新闻视角下的公共安全2019~2020》。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一直处于“媒体聚焦效应”之中,也多次成为社会热点,被主流媒体和网民高度关注。

  此报告共分十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理念转变,由“以救为主”转变为“以防为主”;二是聚焦重点,优先解决公共安全的“短板”问题;三是专群结合,切实提升应急救援力量专业化水平,四是齐抓共管,构建落实安全责任管理无缝隙网络;五是科技支撑,信息化与智能化提升安全管理效能;六是精细服务,打通提升民众安全感的“最后一米”;七是自救互救,培育合格第一响应人和社会安全员;八是共建共治,搭建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安全体系;九是规划先行,前置防控与根源治理公共安全风险;十是考核优化,形成风险防治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