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正道
长夜不灭的法治星火
1949年5月,鄂森在龙华机场推开赴台机票:“我没做亏心事,何必逃亡?”他转身回到东吴大学讲台,在《国际私法》讲义扉页写下:“正大光明,薪火永传”。
1970年肺癌弥留之际,他紧握东京审判照片。背面是扬州老宅门楣拓片:“正大光明”。四字下方,钢笔添着一行小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如今在扬州头桥市民广场,四座雕像并肩矗立。束星北、吴大观、余友泰三位科学巨匠的雕像旁,“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名律师——鄂森”永远面朝东方。每当晨曦初露,阳光穿透碑上镌刻的文字,路过的人会驻足读上两句:“他以法律为剑,斩断历史的虚无;以正义为灯,照亮民族的未来。”
广场散步的老人常指着碑文对孙辈说:“瞧见没?这位鄂律师在东京法庭上,几句话问得日本战犯当众跳脚!咱们头桥的水土,养得出硬骨头!”稚童小手摩挲着碑石上深刻的名字,法治精神的种子悄然落入心田。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鄂森的故事,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一面镜子——照见法律人的信仰,照见一个民族的脊梁,更照见我们该如何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鄂小明 施琛耀 吴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