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报健身课遇伤病退卡竟要扣总费用的35%?法院判了

来源:法治日报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5-08-26 11:34:20 | 3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08-26 11:34:20 法治日报

    一纸判决,不仅是对是非曲直的裁断,更是对司法公正的检验;不仅是法治精神的折射,更是社会规范的指引。

  近年来,我国民商事案件收案量持续上升。仅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就受理民商事一审案件1237.2万件,同比上升38.87%。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如此数量的案件,人民法院如何坚守初心,用判决守护公平正义?

  本报记者近日走进基层一线蹲点采访,深入挖掘广大法官以“如我在诉”用心用情办好百姓身边案的生动实践。今天,法治经纬版开设“书写公平正义”专栏,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判词摘录

  预付式消费合同成立后,消费者身体健康等预付式消费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消费者明显不公平的,经与经营者协商不成,要求解除预付式消费合同的,应依法予以支持。

  本案原告因自身身体不适确实不再适宜继续履行涉案私教课程协议,有医疗机构的专业建议,故原告的解约行为系有合理原因,不构成违约,不应承担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和手续费。

  【典型案件】

  “整个维权过程对我来说,挺煎熬的。”说起自己健身卡的退款经历,上海市民陈女士近日向前来采访的《法治日报》记者感叹道。她曾花费8.4万元在一家健身机构购买私教课,后因腰椎间盘突出不能继续健身,找机构退款时,被要求扣除近3万元违约金(含手续费)。

  多次协商无果,陈女士无奈起诉到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没想到我这么小的一个案子,法官居然开了几次庭,把经过查得清清楚楚,最终完全支持了我的主张。”陈女士说,“以前一直听说‘买卡容易退卡难’,法院的判决,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法治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力度。”

  报健身课遭遇伤病

  时间的指针拨回至2023年7月,陈女士送孩子上游泳班间隙,溜达进一家名为××体育的健身机构。一名教练热情地邀请她体验拳击健身课,并为其免费检测身体数据,称通过拳击训练可以达到更好的身体状态。

  看教练说得头头是道,体验课感觉也不错,陈女士于2023年7月27日和××体育签订《定制化私人教练课程协议》,购买100节定制化—拳击课,价格6.5万元,优惠2万元,合同金额4.5万元。合同中备注“特惠课程,不可退课”。

  上了几节拳击健身课后,教练告诉她需要加强肌肉训练,建议购买定制化—常规课。2023年8月11日,陈女士再次与××体育签订《定制化私人教练课程协议》,购买100节定制化—常规课,价格6.5万元,优惠2.6万元,合同金额3.9万元。合同中同样备注“特惠课程,不可退课”。

  半个月两次共计花8.4万元购买健身课程,陈女士形容当时教练说得“天花乱坠”,自己便“脑子一热”签了协议。

  今年8月5日,记者走进该健身机构看到,健身场所分为两层,一层是健身房,另一层是私教训练区,两层健身区域总计2000多平方米。拳击课训练区用隔离栏围了起来,铺着蓝色地板,拳击装备放在靠墙的位置,挂在隔离围栏上,此时并无学员进行拳击训练。

  让陈女士始料未及的是,她在这里的健身运动很快按下了“暂停键”。

  “我曾于2018年8月做过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报拳击课时,我特意向教练提过此事,教练说没问题,不影响。”陈女士告诉记者。可实际上,拳击课没上多久,她便感觉腰部不适,随后到医院进行检查。2023年9月,医院出具诊断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建议避免剧烈体育运动(含器械健身等)。

  此时,其拳击课上了13节,剩余87节;常规课上了6节,剩余94节。

  协商无果诉至法院

  陈女士拿着医院诊断结果找机构协商退款,对方先是建议她办理停课手续,见她态度坚决,又指出她因自身原因解除合同构成违约,需按照协议约定承担总金额5%的手续费和30%的违约金,共计29400元。

  “这太不公平了。”陈女士认为,机构以格式合同制定那么高的手续费和违约金,明显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数次沟通无果,陈女士将××体育起诉到长宁区法院,请求退还剩余未消费的金额全款75810元。

  “我支持她起诉,让法官来决断。”今年8月5日见到××体育负责人王先生时,他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他告诉记者,当时他认为陈女士承担29400元的违约金(含手续费)“理所应当”。

  “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特惠课程,不可退课’,包括违约金条款,她在协议上签字,就说明是认可这些内容的。”王先生说,健身行业是服务行业,提供服务需要管理成本,包括员工工资、教练提成、门店运营成本,还有一些其他支出,所以才设定违约金和手续费。

  据了解,本案一开始依法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后依法转为适用普通程序合议制进行审理。其间,因涉案健身场馆变更了运营主体,陈女士向法院提交了补充证据。

  2024年7月,法院依法作出判决:××体育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返还原告75810元。

  正当原因并非违约

  本案承办法官丁宁介绍说,本案中,原被告之间的《定制化私人教练课程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当属合法有效。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原告提出解除合同并要求退款是否构成违约、是否应当承担相应违约金和手续费。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