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串串房”乱象调查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5-07-17 15:30:56 | 68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07-17 15:30:56 来源:新华网

      近日,#男子6万月租住进甲醛房#登上热搜。当事人马先生向媒体表示,自己在杭州萧山租下每月6万元的房子,入住两个月后出现身体不适,经测试甲醛超标2倍。但房东、中介则称房子多人住过,不存在甲醛问题,房东拒绝沟通退押金。

  在租赁市场上,上述这种甲醛房也被称为“串串房”,即将老旧的毛坯房用廉价材料简单装修后,经过“美颜”处理,以较高价格出租。

  这类快速装修、快速入住的房子常常存在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导致空气质量不达标,影响租客身体健康。

  “串串房”多次遭媒体曝光,为何仍然频频出现?

  明知甲醛超标,房东还敢往外出租?

  “串串房”之所以大量出现,原因之一是其租赁过程中存在短期套利空间。

  2025年7月15日,上海,房产中介门店,橱窗贴满二手房出售、出租信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了解,炒房客收购一套老旧二手房用于出租,装修成本往往控制在几万元。从事装修室内设计超过十年的钱先生告诉记者,拿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举例,走现在流行的简约风进行翻新,刷刷墙、做做隔断,8000-12000元就能搞定。

  “卖相好”的房屋,无论是租金还是售价都能大幅提升。

  北京房东万女士以自家石景山一居室为例算了笔出租账:房子因装修很多年,不好出租,翻新后租金直接涨了近30%。

  这还是正常的情况。相比于普通房源,“串串房”不仅装修成本更低,周期也更短。“一居室或者小两居改造时间大概10天,利润往往可以比正常装修再高出一倍以上。”钱先生说。

  “有的房东明知道刚装修完房子甲醛超标,仍然往外租。”江苏大陆律师事务所律师余嘉依说,比如用环保等级低的复合板材,或者没有拆封的新床垫等,为了早点租出房子,刻意隐瞒自己是“串串房”的事实。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即使房东使用的装修材料符合质量要求,但受利益驱使,他们通常也不愿让房屋长时间空置通风放味。

  租房也是“颜值即正义”?

  在一线城市,人口流动性较强,租房市场需求大,然而一些缺乏经验的年轻人容易被房屋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年轻人租房大多偏爱装修好看的。”上海的租房网友coco(化名)提到自己今年2月租到“串串房”的经历时说,当初选择这套房子是因为它的装修崭新,符合当下流行的“奶油ins风”,价格也合适,“实在让人难以拒绝”。

  精美的装修是吸引租客的主要因素之一。受访者供图

  像coco这样追求精美装修的租房人群不在少数。老旧房屋经过“包装”,正好迎合了这部分租客的需求。

  coco回忆道:“仔细想来,第一次看房时,门窗都开着,进屋时能闻到些许气味。我特意让中介打电话询问房东的装修时间,房东说是一年多前装修的,墙上也有些污渍,我就没想那么多。”她表示,“但我真的太喜欢屋内的装修和布置了,又‘自信’地认为对周围租房环境很熟悉,当天就签下合同,交了押金。”然而,coco补充道:“直到当天晚上,我拿到钥匙再去看房,关上门窗后才发现,屋里的气味异常浓烈。”

  这类租房人群往往对装修质量、材料环保性等缺乏专业判断,最终成为“串串房”的受害者。

  在某社交平台“我们在租房生活”小组中,许多组员晒出自己遭遇“串串房”的经历,更多人上传可疑房源照片,寻求网友帮助“鉴房”,试图避开这些装修陷阱。

  业内人士表示,其实“串串房”是可以辨别的:租房前,可以询问邻居房屋的装修时间,了解是否近期有过装修或维修;屋内看似崭新的家具也可能会散发甲醛,这些问题通常在3到6个月内爆发。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年轻租客对“串串房”依然知之甚少。

某社交平台截图

  “串串房”纠纷为何频频出现?

  余嘉依律师处理的租赁纠纷案件超过300起,其中近80起与“串串房”和“甲醛房”相关。在某社交平台上,关于“串串房”的话题已有1.3亿次浏览和近70万次讨论。尽管此类问题房源频繁被曝光,但为何依然在市场上存在且有一定市场呢?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租客维权成本高,而房东或中介的违约成本却偏低。

  对租客而言,想要证明房屋存在甲醛超标等空气质量问题,仅依靠市售的试纸或检测仪器,往往难以被采信。

  在coco的维权过程中,她主张房东退还所有押金。coco回忆道,最初房东看到她出示的试纸和仪器检测结果后仍然态度强硬,甚至表示“报警也没用”。后来coco通过社交媒体“学习”了维权话术,引用相关法律条款并表示会向“12315”投诉平台维权,房东的态度才开始转变。最终,房东同意退还三分之二的押金。

  一些维权“指南”建议租客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正式的房屋检测报告,作为后续协商、投诉或诉讼的关键证据。然而,在检测环节中,租客仍然可能会遇到一些陷阱。

  余嘉依指出,网友自行寻找的检测公司有时也只是中介,并不具备检测资质,而是将样本送往外地实验室检测。租客只能拿到该中介公司开具的发票,检测报告上的委托方也往往不是租客本人,而是中介,这类报告在法律诉讼中极易被质疑证据效力。

  如果进入诉讼环节,租客面临的障碍更多。首先,部分租房纠纷中,即使有房东的身份证号码,仍需委托律师向公安部门调取相关户籍信息并制作起诉材料用于提起诉讼。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