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多家电商平台调整优化“仅退款”规则 说明了什么?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5-03-26 15:09:46 | 11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03-26 15:09:46 来源:新华网

    回应市场关切,从3月下旬开始,全面松绑“仅退款”——近日,阿里巴巴旗下平台1688宣布调整“仅退款”规则。至此,淘宝、拼多多、快手等多家电商平台已细化调整该规则。

  从之前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效仿推出“仅退款”,到目前该规则渐次调整,不过近两年时间。这一转向背后的原因有哪些?说明了什么?如何营造健康的电商发展环境?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多家平台调整优化规则

  何为“仅退款”?这是多个电商平台此前推出的一条售后规则,即“不退货仅退款”。买家收到货后若发现商品存在品质问题,如破损、与商品描述不符、性能故障等,可发起“仅退款”申请,平台会主动介入处理,无需商家同意即可退款,退款后货品也无需寄回。

  几年前,“仅退款”在某电商平台率先实施,2023年以来,多家大型电商平台纷纷跟进,在售后服务规则中增加相关条款。一时间,“仅退款”成为电商平台比拼规则、争夺用户的焦点。

  不过,去年下半年以来,拼多多、淘宝、快手等电商平台纷纷对“仅退款”进行细化调整。有的宣布优化“仅退款”策略,提升商家售后自主权,对优质店铺减少或取消售后干预;有的明确了详细的审核流程,如规定商家应在用户提交仅退款申请后的一定时限内进行处理,如商家不同意退款可与用户进行协商,如协商不妥可申请平台介入等。

  各家电商平台调整后的规则各有不同,但可以看出,重点在于减少平台主动介入。如何看待这一转向?

  “从规则设计上来说,‘仅退款’是为了改善消费体验,减少在售后阶段与商家沟通的时间和成本,对一些劣质商家有一定震慑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各大平台也在不断评估这些规则的影响。”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委员会专家李鸣涛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李鸣涛看来,包括“仅退款”在内,电商平台规则的调整变化与市场环境紧密相关。近年来,电商平台或多或少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怎样留住和吸引更多消费者,成为其所有竞争策略的核心目标。在这样的目标驱使下,很多平台规则也就更倾向于消费者。“但目前来看有些规则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侵害了平台生态,所以到了这样一个调整、纠偏的阶段。”他说。

  为商家提供更大自主权

  “仅退款”为何难推行?

  反应最激烈的当属商家。不少商家分享了真实“遭遇”:一位湖南商家给客户发出价值1000元的货品,但快递刚发货后,客户便申请“仅退款”,快递拦截失败,商家钱货两空;还有商家卖植物,到货后用户一个多星期才取回,超出了合理时限,植物受损,申请“仅退款”;除此之外,商品有轻微污渍“仅退款”,不喜欢的“仅退款”,衣服穿了几星期还要“仅退款”……各种理由五花八门,让本分做生意的商家头疼又无奈。而最让他们难以接受的一点,是“仅退款”无需获得商家同意,在交易中丧失了话语权。

  一段时间以来,各路商家追讨货款的消息也不罕见。比如,浙江某卖家因为一件9.9元的短袖被“仅退款”,跨越千里讨公道;上海一卖家因为12双袜子被退款不退货,自驾开车去追货;还有卖家向法院起诉恶意退款,最终胜诉并获赔了维权成本。

  正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规划和财务司负责人王国伟所说,有一段时间,“仅退款”问题造成平台内商户很多苦恼,“平台经济是一个生态系统,离了谁都不行,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目的就是促进平台经济各方主体能够互利共赢。”

  也有分析指出,往长远看,买卖还要继续做,“仅退款”给商家带来的相关损失和风险,最终恐怕还是由消费者来埋单。“羊毛党”钻了空子,诚信商家蒙受损失,消费者“被”分摊了成本……最终,侵害的是电商整体生态。

  据介绍,去年,针对社会集中反映的“仅退款”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电商平台,就平台利用“仅退款”规则挤压商家生存空间、助长低质低价竞争风气等问题,提出具体整改要求,落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约谈以后,主要电商平台对“仅退款”规则进行优化,为平台内商家提供了更大自主权。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近日再次表示,针对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造成商户款货两空的突出问题,将督促平台明确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情形。在平台收费方面,将坚持以合理透明为目标,着力降低中小微商户负担。

 打造良性平台生态

  其实,对于“仅退款”条款,不少消费者也是又“爱”又“烦”。

  “买了一个闹钟,收到货已完全破碎”“一盒草莓,拆开损坏严重,几乎无法食用”……一些消费者有过类似购物经历,这些情况下,“仅退款”可以高效解决售后问题。但是,也有消费者在选择“仅退款”后,与商家就货品处理问题发生争议,一些消费者建议,申请退款时究竟退不退货,还是要与商家协商一致,单方面的“仅退款”操作,很可能“站不住脚”。

  究竟怎样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与商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还是需要平台更多主动作为。”李鸣涛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驱动电商平台运转下去的核心动力,因此很多平台都倾向于从规则层面保护好消费者权益。但与此同时,电商的经营主线是:通过平台聚合商家,联动供应链,服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只有生态共赢,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