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年度盘点 | 2024年,中国规范制定领域十大事件

来源:中国行为法学会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5-03-13 15:55:55 | 41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03-13 15:55:55 来源:中国行为法学会

此外还规定了学位授予的具体程序,强调了学位质量保障的重要性,并规定了学位授予单位应当建立学位质量保障体系。

      【立法意义】

《学位法》全面总结了学位条例实施以来学位工作改革发展的成果和经验,有针对性地破解了学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系统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学位法律制度,对学术不端等行为加强全过程管理,明确了学位授予单位不授予学位或者撤销学位的具体情形,包括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被认定为存在代写、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情形,扩大了学位授予单位的自主权,完善了涉外学位方面的规定,加强了涉外学位管理。

总体而言,《学位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它规范了学位授予工作,保护了学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学位质量,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制定


      【立法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税法律制度建设持续加强和完善。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关税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变化,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需求。因此,有必要在总结进出口关税条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一部更加全面、系统的关税法。

2024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以下简称《关税法》),于2024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关税法》制定旨在规范关税的征收和缴纳行为,维护进出口秩序,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立法内容】

      《关税法》共七章,包括总则、税目和税率、应纳税额、税收优惠和特殊情形关税征收、征收管理、法律责任以及附则。

每一章都详细规定了关税法的不同方面,确保了关税征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例如,《关税法》详细规定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目、税率以及税目、税率的适用规则等,规定了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规定,包括关税的减免、退补等相关事宜。

同时明确了在特定情况下,关税可以给予税收优惠或特殊征收的规定。

      【立法意义】

《关税法》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以及商品归类、原产地、海关估价等关税征收要素提高到了法律的层级。这意味着这些要素在关税征收过程中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关税法》将“纳税义务人”的称呼改为了“纳税人”。这一转变不仅与国内税务称谓协调一致,也体现了我国税收法律由单纯的纳税义务向权利与义务一体化的过渡。

为了适应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需要,《关税法》规定将实行货物放行与税额确定相分离的制度模式,有助于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此外,《关税法》在完善关税制度的同时,强调了关税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调节器的作用。通过调整关税税率和税目等措施,可以丰富法律应对措施,积极有效应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制定


      【立法简介】

     2024年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经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重要配套行政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进一步细化了相关规定,增强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度,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旨在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以及优化消费环境。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合法、公平、高效的原则。国家致力于构建经营者守法、行业自律、消费者参与、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共同治理体系,统筹推进消费环境建设,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同时加强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和方式,反对奢侈浪费。

      【立法内容】

      《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对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缺陷产品处理、禁止虚假宣传、明码标价等义务作了细化规定,强化了对消费者的保护。

针对网络消费特点,《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强制交易,且需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服务。

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要求经营者按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不得降低质量或任意加价,并明确了停业或迁移服务场所时的告知义务。

政府监管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