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北京。透过全国两会的窗口,世界领略到中国的民主实践,关注到中国法治建设的进展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谋划、来推进。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法治保障。多国专家学者和媒体界人士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世界法治文明进步提供有益借鉴,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正能量。
符合自身国情的制度设计
全国两会期间,齐聚北京共商国是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不同地区、各行各业。这给非洲中非合作发展专业记者协会主席伯格雷留下深刻印象。
伯格雷来自科特迪瓦,是一位长期关注中国发展的新闻记者,曾参与科特迪瓦媒体相关立法工作。“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工作,基层立法联系点收集、反馈基层意见,从多方面保障立法工作准确反映国情和人民需要。”伯格雷说。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中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上海生活30多年的丹麦企业家西蒙·利希滕贝格(中文名:李曦萌)是亲历者和观察者。
上海虹桥街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设立的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2022年,李曦萌受虹桥街道邀请,首次参加公司法修订草案意见征询会。此后,他又参加了慈善法、增值税法等相关立法、修法意见征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基层社区,向不同法律相关人士征求意见,这样的举措效率高、见实效。”李曦萌的一些建议获得采纳或得到关注,这让他感触很深。
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每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为国家治理、科学立法建言献策。“通过广泛协商,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法律能有效应对现实挑战,提高了立法的精准度和执行力。”卢旺达政治分析师让-巴蒂斯特·加索米纳里说。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实践提供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快推进高质量立法:编纂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国家安全、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统领性法律相继制定出台;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等重要领域的法律得到系统全面修订;网络信息、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立法取得突破……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和预测中心主任帕维尔·特罗辛斯基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法治建设。他认为,中国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着力建设一套科学、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巍注意到,中国2020年实施修订后的证券法,引入中国特色的集体诉讼制度,在吸收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这种注重结合本国国情的科学立法精神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墨西哥城自治大学国际政治研究员爱德华多·齐利说,中国深知法治建设不能照搬他国模式,而应立足本国国情、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法律法规,这样的立法使法律在实践中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执行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建设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都是全国人大代表审议的重要内容。埃及开罗大学国际法教授艾曼·萨拉马说,这样的制度安排和具体举措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法治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公平正义,民之所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立案登记制改革推动“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司法责任制改革“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一系列重大冤错案件被依法纠正,矫正“谁死伤谁有理”,破解诉讼“主客场”等问题,加强产权司法保护让“有恒产者有恒心”……
2024年年底,印度商人拉宾德·尼加姆在中国亲历了一场“客场官司”。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一款扑克牌图案的著作权,该款扑克牌在中国销售期间,图案著作权遭他人冒名登记。他起诉了侵权方,但没抱太大希望。让他没想到的是,中国法院对年代久远的证据的审查非常细致,最终确认扑克牌图案著作权归属于他,并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司法系统的公正和高效。”尼加姆说。
安全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着力提升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能力……平安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