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全国首例“职业闭店人”承担民事赔偿案解密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5-02-27 14:34:24 | 44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02-27 14:34:24 来源:新华网

  值得一提的是,该案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一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当即发生法律效力,且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推出的相关便民利民举措,王某仅支付了10元诉讼费,在两个月内即完成了本次司法维权。

  收到薛某支付的相关退款后,王某对法官说:“法院高效维护了我的权益,十分感谢法院的工作。”

  以案促治提升效能

  一纸判决作出后,丰台法院对预付式消费领域的相关乱象进行了调研分析。法院发现,近年来,预付费店铺跑路的背后,有不少跟薛某一样的“职业闭店人”在推波助澜。

  李强告诉记者,有的“职业闭店人”专门帮商家策划跑路,在商家面临关闭或者经营不善时介入,采取转移资产、更改经营主体等涉嫌违法的策略,避免商家承担法律责任并从中牟利,具有职业化、隐蔽性的特点。“职业闭店人”接手跑路店铺,又巧立名目将会员转到其他不相关店铺,实现所谓的“死客激活”。此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丰台法院审管办(研究室)主任王静说,本案从“职业闭店人”帮助经营者逃避债务的角度,判令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此类帮助经营者逃避债务的行为给予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

  与此同时,该案审理充分发挥司法裁判评价、指引、示范、教育功能作用,告诫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也为打击“职业闭店人”违法违规操作、优化营商环境等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向。

  判后,丰台法院通过司法建议促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预付式消费类公司注销登记时的审查,并建立起预付式消费领域司法与行政联动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法官受邀参加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召开的“职业闭店操作”座谈会时,就“职业闭店”法律规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为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贡献司法智慧。

  “本案裁判不仅对当事人提出的民事退费诉求进行了回应,事实上,‘职业闭店人’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并非限于此。”李强说,“职业闭店人”作为法定代表人,其后续可能受到相应的失信惩戒,如果用虚假材料骗取行政机关变更登记等,恐将面临行政处罚,若是构成抽逃出资或者合同诈骗,还有涉嫌刑事犯罪的可能。

  李强提示,消费者对预付式消费要提高警惕,如果发现有店铺恶意收取预付费后跑路,要及时固定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寻求帮助。同时,原股东与“职业闭店人”恶意串通逃避债务的,也应向消费者承担责任。消费者有权选择分别或者一并起诉原股东和“职业闭店人”。(记者 徐伟伦 通讯员 施佳芮)

  判词摘录

  本案中,薛某作为公司唯一股东,在明知有大量会员债权未进行清算的情况下,仍作出债权债务已清理完毕的《清算报告》,又作出股东决定同意《清算报告》内容,申请注销公司。属于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定代表人注销登记的行为。该行为导致王某无法在合法的清算程序中申报债权,导致其债权无法受偿。薛某在注销公司时,亦作出《承诺书》,承诺提交材料真实性,故王某有权主张薛某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薛某在接手公司后短期内以虚假的《清算报告》注销公司,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其对经营不善公司进行所谓的“消耗负债”行为,亦应受到法律的否定性评价。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