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多角度研究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4-11-27 15:27:47 | 2252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11-27 15:27:47 来源:新华网

  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我们在过去的改革中妥善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进一步处理好这一关系,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市场经济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举世瞩目,原因很多。其中,通过改革开放,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重要原因之一。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效果,从理论上说是因为市场机制具有自动调节作用。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三者的共同作用使经营主体努力提高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率。这样,不仅实现了资源合理配置,而且推动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说可以不要政府的作用。国内外实践都表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可能也不可以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我国经济理论中的政府范畴与西方经济理论中的政府范畴有着极大的不同。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全面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党中央制定的。同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而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虽然必须履行宏观调控和宏观治理的职能,但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正是基于这样的制度,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首先是要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

  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总体上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着力做好以下主要工作。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发挥经营主体的活力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三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四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紧密结合

  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新质生产力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发展,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摆脱这种状况,一要靠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要靠开放,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这就需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基点,并与开放创新紧密结合起来。

  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经验说明,发展新质生产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为此,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发展新质生产力急需学科专业的建设,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积累的宝贵经验。坚持开放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着力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在全球范围内高效引入优质资本、关键资源、先进技术、拔尖人才等,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全球创新成果发展新质生产力。

  既尊重客观规律也发挥主观能动性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受自然条件、实践发展、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水平的制约,也受社会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制约。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尊重自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等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这些规律。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