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长治中院召开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来源:法治中国网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4-04-16 17:14:29 | 931 次浏览 | 分享到:
长治中院召开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2024年04月16日 17:14:29 来源:法治中国网

         4月15日下午,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市中院副院长张有权,市中院少刑庭庭长李沁萍、民一庭庭长王育玲出席发布会,发布十起妇女儿童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宣传处副处长、新闻发言人助理李佳主持。省级媒体驻长治记者、长治主要新闻单位及网站记者参加。

发布会上,张有权通报了近年来长治两级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妇女儿童权益司法保障工作整体情况。

2022年以来,长治两级法院认真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强化对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司法保障。

在家事审判方面,长治两级法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树立“人为本、和为贵、家本位”的裁判理念,用新思维、新举措主动适应家事审判工作新常态。一是加强审判工作,2022年以来,两级法院共审理婚姻家庭案件15742件,占普通民事案件18.3%。二是培养专业化家事审判队伍。全市两级法院普遍成立了专业化家事审判团队,组建了由家事审判法官、人民陪审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组成的专业审判团队和由家事调查员、家事调解员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辅助队伍,逐步建立了专业人才专业化解家事纠纷的机制。三是抓好预防治理工作和纠纷处置工作。2023年2月,我院和市妇联联合印发《深入推进婚姻家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具体办法》,建立诉调对接机制,规范诉调对接流程,促进案件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全市两级法院贯彻落实《山西省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五色”分级预警处置工作方案》,按照我市“五级四色预警”闭环处置工作法的要求,准确研判各类纠纷,分级预警处置,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主动适应家事审判工作新形态。两级法院不断提高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令签发的重视程度,2022年12月制定并下发了《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实施规范》,进一步统一了人身保护令案件的裁判尺度, 2023年两级法院共签发了8份人身安全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签发率保持在100%;自2022年《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两级法院共计签发家庭教育令7份,建立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机构1个,单独或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0余次。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一是强化审判、加强司法保护。2023年两级法院共审理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共计86件,涉及未成年人174人,对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坚持从严惩治,相关被告人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28人,切实维护未成年被害人合法权益;对情节轻微悔罪表现较好的未成年被告人依法适用非监禁刑,19名未成年被告人被判处缓刑,缓刑适用率达28%;同时,做好未成年罪犯的犯罪记录封存工作,开展心理疏导11次,案后帮扶回访24次。二是多措并举做好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司法服务工作。根据省高院要求,我院建立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保障工作台账,定期汇总相关情况进行报送,做好对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限制人身自由家庭中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关爱帮扶工作。2022年以来,两级法院兼任法治副校长共计77名,多次协助我市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学生保护、安全管理、预防犯罪等工作。不满14周岁的花季少女因父母忙于生计、属于陪伴,通过网络结识数名被告人多次相约发生性关系,我院向其父母签发了家庭教育令,督促履行监管责任、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在涉未成年人执行案件中,树立了“青少年法律权益优先保护、青少年赔偿优先救助”的制度,充分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权益。三是做好法治宣传和司法建议工作。2023年两级法院共计向有关部门发送18份涉未成年人司法建议,多部门联动做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两级法院开展涉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共计101次,举办开放日活动9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儿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张有权发布通报


李沁萍发布刑事审判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


王育玲发布民事审判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

山西法制报杨瑾记者提问

山西晚报张文举记者提问

李佳主持新闻发布会

民事审判典型案例: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五大典型家事案例

案例一: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女方负担主要家务的,离婚时有权要求男方补偿

基本案情:原告崔某与被告赵某2016年6月结婚,2017年生育一子。崔某因工作需要,常年不在家,赵某为照顾家庭和协助崔某工作,一直在家操持家务,后因长期两地分居产生矛盾。崔某起诉要求离婚并分割财产。赵某同意离婚,要求直接抚养孩子,并要求崔某支付家务补偿。

法院认为:《民法典》第1088条规定,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顾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法院判决双方离婚,并依法酌情判决崔某向赵某支付家务补偿6万元。

本案的典型意义:家务工作并非可有可无,全职照顾家庭与外出工作赚钱,两者并无高低之分。家务补偿裁判体现出法院平等对待家务劳动在夫妻关系中的价值,引导社会大众尊重及肯定“全职太太”的贡献及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

案例二:家暴受害者可依法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基本案情:王某与陈某系夫妻关系,陈某在家中多次对王某进行殴打,同时通过发短信、打电话、在到王某单位吵闹等多种方式对王某进行骚扰和威胁。王某报警后,派出所民警对陈某进行了教育、警告,并出具了家庭暴力告诫书。但陈某仍屡教不改,频繁施暴和骚扰,王某遂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法院认为:根据王某的申请,向派出所调取了出警记录和家庭暴力告诫书,并与派出所、医院等机构联系核实后,能够认定申请人王某存在遭受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性,故在第一时间作出了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法院在向陈某送达裁定的同时向其告知,如其违反禁令,将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典型意义:人身安全保护令无需依附离婚诉讼,可以单独申请,是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时依法维权的重要方式。家庭弱势群体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该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签发,体现出人民法院对家暴零容忍的态度,体现了法院保护妇女权益的坚定立场。

案例三:夫妻之间应当履行婚内扶养义务

基本案情:胡某与申某2009年登记结婚,2020年开始,胡某出现四肢无力等症状,2022年4月被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而申某自2022年1月起就以要求离婚等为由拒绝支付医药费,胡某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申某支付婚内扶养费。

法院认为: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需要扶养的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有要求给付扶养费的权利。胡某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且需长期服药维持治疗。因此,法院根据胡某的实际需要,结合申某的收入及给付能力,判决申某向胡某每月支付扶养费3500元。

典型意义:互相关爱的夫妻关系,不仅有利于家庭和睦,还可以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夫妻之间相互扶助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一种强制义务。本案依法维护了婚内丧失劳动能力一方的合法权益,树立了和谐、互助的家庭观念。

案例四:父母离婚时子女抚养权的归属,应充分尊重子女本人的意见——郭某诉张某离婚纠纷案

基本案情:郭某与张某于2011年结婚,2012年生育女儿张小某。郭某与张某感情不和,向法院起诉离婚,双方均表示同意离婚,同时两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郭某与张某均长期在外打工,目前张小某就读于某寄宿制小学。

法院认为:离婚时,抚养权应当征求未成年子女意见。由于张小某已满8周岁,该案承办人员特意着便装前往学校与张小某单独见面,以轻松的聊天方式征求孩子的意见。最后该案根据张小某的真实意愿,判决张小某跟随母亲生活。

典型意义:父母的感情也许有变质的时候,但亲情的纽带永远不会断,解开子女的心结以及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抚养权问题的关键。已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具有一定的自主判断和认知能力,本案在判决抚养权归属时,充分征求孩子的意见,更好的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案例五: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教育费用的权利

基本案情:原告小杨的母亲宋某与被告杨某于2016年调解离婚,约定杨某每月支付抚养费700元至小杨独立生活为止。离婚后,宋某一直独立抚养小杨。2022年9月,小杨被某私立高中录取,宋某向该校交纳了2022年、2023年的学费、住宿费、课本费等共计7万余元。宋某诉至法院要求杨某承担教育费3.5万元,另查明,小阳起诉时已满18周岁。

法院认为: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民法典》第1067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杨某抗辩小杨已满十八周岁,不应再支付抚养费,但小杨现就读于高中阶段,还不能独立生活,故法院判决杨某支付教育费3.5万元。

典型意义:法律规定,尚在校就读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丧失、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的“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本案小杨虽已满18周岁,但尚就读高中,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该判决为子女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刑事审判典型案例:

案例一:利用长辈身份性侵未成年人案

基本案情:被告人赵某某系被害人钱某某(2001年出生)的姑父。自2010年夏天至2017年秋天,被害人钱某某读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期间,赵某某违背钱某某意志,采用暴力、威胁手段先后在钱某某家中、赵某某家中以及赵某某送钱某某上学所驾驶的私家车上多次强行与被害人钱某某发生性关系,并以加害钱某某亲属相胁迫阻止其告发。另在2016年1月至2017年秋,赵某某在钱某某家中多次借机强行抚摸被害人钱某某胸部、大腿、外阴,进行猥亵。由于遭受赵某某性侵害,钱某某多次自伤,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法院认为:被告人赵某某以威胁、引诱为手段对未成年被害人实施奸淫、猥亵,其行为构成强奸罪、强制猥亵罪。被告人赵某某是被害人的姑父,长达七年的强奸、猥亵行为对于未成年被害人心理、生理造成极大危害,被害人甚至产生自伤行为和自杀倾向,属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应当从严、从重处罚。依法以强奸罪、强制猥亵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三年。

典型意义:近年来,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熟人作案高发,此类案件呈现侵害时间长、次数多、案发时间晚、后果严重等特点。人民法院不断加大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度,也呼吁广大家长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看护,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学会倾听孩子的话语,对于孩子的异常举动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委托看护时,切莫放松警惕,要对受托人的品行背景予以关注;还要加强对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基本性知识的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能力,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案例二:教职员工利用身份便利猥亵未成年人案

基本案情:被告人孙某某系某中学教师,自其担任班主任期间,以检查学生身体卫生为由,多次将15名男学生叫到其宿舍、办公室、学校广播室等地,对被害人进行威胁或殴打,采取抚摸被害人生殖器、用手捅插被害人肛门、要求被害人亲吻其生殖器、亲吻被害人嘴部等方式对被害人实施猥亵行为。

法院认为:被告人孙某某多次对多名儿童进行猥亵,其行为已构成猥亵儿童罪。被告人孙某某利用其教师身份,在校园内对多名儿童进行猥亵,并具有暴力、胁迫等情节,犯罪情节恶劣,社会危害极大,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依法应当从重、从严惩处。虽然被告人孙某某得到部分被害人家属的谅解,但结合其犯罪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依法以猥亵儿童罪判处被告人孙某某有期徒刑十五年;且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内禁止从事教师职业。

典型意义:本案被告人身为人民教师,属于对未成年人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本应保护学生、教育孩子们如何预防受到侵害,却违背法律和伦理,多次将黑手伸向自己的学生,严重践踏了社会伦理道德底线,性质极其恶劣,即使获得谅解,也并非必须从宽处理,该重判仍重判!同时,为了全力降低未成年人再次收到侵害的可能,按照《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的相关规定依法对其宣告从业禁止,有利于净化校园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案例三:亲生父亲遗弃未成年子女案

基本案情:2021年5月19日,李某某在医院生下一名男婴,出院后男婴由李某某及其同居男友、男婴父亲被告人周某某共同抚养。6月7日,李某某因家中有事回老家让周某某照顾男婴,6月8日22时许,周某某将男婴遗弃在某停车场路边后离开。6月9日4时37分许,男婴被路人发现后报警,后男婴被公安人员送往福利院安置。

法院认为:被告人周某某将其出生后未满月的儿子遗弃于停车场路边,情节恶劣,以遗弃罪判决被告人周某某有期徒刑二年。

典型意义: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这既是社会责任,也是法律义务。被告人周某某生而不养,虽不希望婴儿死亡而置于停车场门口,但遗弃行为不仅给孩子的生活造成困难,还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法理难容、情理难容。未成年人的成长最需要的是家庭的关怀和家人的温暖,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监护只是家庭监护的补充,今天你养我长大,明天我陪你到老,希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安身之所,能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法律也会成为你们坚实的后盾!

案例四:拐骗未成年人脱离家庭监护案

基本案情:被告人吴某某因在网上聊天认识了未满13周岁的被害人郑某某。3月8日下午,该被告人将郑某某诱骗至江苏镇江市其家中,直至3月19日公安人员将郑某某解救。

法院认为:被告人吴某某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构成拐骗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典型意义:儿童的身心发育不成熟,对身边事务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应当加以特殊保护。本案被告人吴某某虽未以出卖为目的拐骗儿童,且在拐骗过程中也没有实施其他加害行为,但将被害人带回外地自己家中,不仅给受害儿童的父母等监护人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而且使儿童失去家人的爱护和家庭的温暖,严重威胁到儿童的身心安全,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案例五:组织未成年人有偿陪侍

基本案情: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14日凌晨期间,被告人程某等人先后招揽、安排、管理宋某某等16名未成年人,在酒吧进行有偿陪侍。

法院认为:被告人程某等人共同组织十数名未成年人在娱乐场所进行营利性陪侍,属于违反社会治安管理活动,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涉案的未成年人人数众多,尤其是有未满十四周岁的幼女,数名十四、十五周岁的未成年人,综合酒吧场所的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恶劣影响,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判决本案5名被告人一年六个月至三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