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总编辑王保平:发挥新闻舆论正能量作用,讲好新时代工信故事

来源:新闻战线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4-03-29 14:12:00 | 1837 次浏览 | 分享到:
来源: 新闻战线 2024-03-29 14:12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的总体要求,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了覆盖策、采、编、发、存、析、评全流程的工信融媒体平台,并进行机制体制、业务流程的变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信融媒体平台先后获评“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二等奖、“首届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十佳’创新案例”,并入选2022年中国报业媒体融合“用得好”案例库名录。

《人民邮电》报共建“一带一路”特刊。

  重构“策采编发”流程。工信融媒体平台打破传统媒体缺乏数据底层支撑、缺乏先进技术支撑的局面,打造的资源中心实现了对应用服务的全面支撑,从原稿到成品、从在线到历史,涵盖文、图、视、微等全媒体渠道稿库,同时实现对跨媒跨渠道信息的融合监管。此外,工信融媒体平台还实现了各媒体内容与互联网行业大数据等多源多态数据的汇聚整合,形成内容资源、行业资源、新闻资源、历史资源、网络资源的大集合;打破了自身媒体矩阵的资源壁垒,形成报刊、网站、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多渠道信息共享;通过流程再造,建立融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整体架构,形成团队作战合力,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中央厨房”模式。

  打通“报网微屏”。工信融媒体平台通过构建采编中心,实现了一体化的跨媒跨渠道智能采编、智能发布与管理。通过统一的平台支撑起包括报纸、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形态的内容生产平台,通过流程引擎化的适配结合内容资源语义和背景的自动匹配,以知识服务的方式实现智能创作辅助。通过对发布目标的适配实现面向网站、微博、微信等多渠道终端的一体化发布,实现内容的一次编辑、多元发布。同时提供面向网站的内容、互动等的管理,提供面向微博、微信等的一体化运营管理。

  以新技术为引领。在新的传播环境中,要真正将内容做成“王者”,必须将先进技术融入内容生产全过程,进一步丰富内容、拓展深度、提升品质。

  工信融媒体平台依托成熟的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管理工具等,构建了数据中台和AI(人工智能)中台。通过数据中台,将人民邮电报自有数据资产和外部数据资源进行集中管理,依托大数据和AI技术对数据进行标签和归档管理,制定对上层媒体服务的统一数据服务标准和接口,方便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服务;AI(人工智能)中台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为基础,为人民邮电报独立定制了服务语料和学习样本,使得AI在媒体场景的落地上更加具象化。通过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数据思维转化为业务智慧,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文本智能服务,提供舆情监测、线索发现、爆料跟踪、地域热点聚类等功能,快速把握互联网、行业热点。运用自身成熟的智能分析工具、传播评价体系与模型沉淀,形成面向稿件、作者、栏目、地域等多维度的传播数据监测与评价,实现传播指数量化与精准化。

  创新体制机制。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何打造一支战斗力充沛、创造力丰盈的融媒体人才队伍,是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多措并举打造集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全媒体记者。建立了侧重于激励导向的融媒体评价机制,制定了《融媒体创新奖评选办法》,在工作量核定、好新闻评比中向融媒体作品倾斜。激发采编人员尤其是青年采编人员的创新活力,鼓励创建了9个融媒体工作室,打造了一批在行业叫得响的融媒体栏目。比如每年两会期间的“人邮说两会”栏目,以“主持人脱口秀+记者现场评述”的模式为受众梳理两会期间信息通信业热点,秀出行业权威媒体的独到观点,备受好评。为了加快传统编辑记者向全媒体编辑记者转型,持续强化融媒体实战技能培训,从视频拍摄、剪辑到虚拟演播室,一群“老”记者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从“本报记者”变成了视频中的主角。

  新征程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特别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发挥好新闻舆论正能量作用,讲好工信故事,传播好工信声音,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作者王保平系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总编辑)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