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重返“农门”探索十年村官路大学生扎根基层当脱贫领头羊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04-08 17:45:35 | 187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度留任:变“输血”为“造血” 精准扶贫奔小康

2008年五四前夕,参加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的李伟、王红兵、戈新化、张阳等170名大学生村官,给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写信,汇报与农民交往的真实感受和服务农村的收获。

令大学生村官们意想不到的是,李源潮同志给他们回了信。表达关心与问候,李源潮在信中表示,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高校毕业生发挥表率作用。李源潮指出,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但多数人还缺乏基层艰苦生活的锻炼。如果不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就很难担当社会重任。他鼓励大学生村官们,要弘扬志愿者精神,做好吃苦奉献的思想准备。要认真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尽快熟悉农村情况,从最受农民欢迎的具体事情做起,找准发挥作用的切入点。要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与农民交朋友,先当“村民”后当“村官”。李源潮说,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

这封回信给包括张阳在内的大学生村官们带来了极大鼓舞。2008年10月,两年期满的张阳又续签了3年的村官聘用合同。

2011年,村官两届任期满,张阳考入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侗族乡党建办,转岗成为基层公务员,先后担任瓮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两河口村第一书记、敖寨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等职。因为之前的村官经历,张阳临危受命,再次来到贫困村——中华山村、杨家寨村担任包保联系村干部。

“工作难度和压力较之前更大。”到岗不久,便遇上情绪激动的村民到办公室摔杯子砸椅子,张阳意识到了迅速开展工作的紧迫性。看到张阳这么多年一直在农村兜兜转转,女朋友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分手。事业爱情两不顺,情绪低落的他在忙碌的工作中调整心态。每逢刮风下雨就往外跑,忧心百姓的庄稼是否受灾?危房村民是否搬出?翻看工作笔记,记者发现,张阳鲜有休息日。

近年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力度加大,张阳用自己探索的方式,改变着贫困乡村的面貌。张阳认为,转“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发展产业是核心,而科学治贫理念是产业培育的关键。

张阳分析,中华山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要想群众脱贫致富,必须跳出传统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他带领村支两委班子,争取村民的支持和配合,协调鼓励村支两委成员到乡农村商业银行贷款60余万元、村委出资集体资金30万元、172户贫困农户依托项目资金100万元参与分红,成立了万山区方圆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考察和广泛征求意见后,生产黑木耳52万棒。

为盘活资源,壮大发展规模,张阳和乡班子成员以每亩800元的租金标准,鼓励农户转让闲置土地,租给村集体统一经营的合作社管理,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为提高精准扶贫人员的收入,鼓励他们优先就业。他告诉记者,目前长期在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务工的人员有40人、长期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务工的人员有300人,每人每月至少务工20天以上,每人工资平均80元/天,就业盘活了人力资源,增加了贫困户们的收入。

在资金分配中,张阳与乡班子成员提出了“原始的扶贫资金不纳入分配,用于下年扶贫发展”的方案。他向记者解释道,贫困户脱贫后将实行动态管理,采取“622”模式进行分红,纯利润的60%用于精准扶贫对象,20%用于村级集体经济,20%用于管理人员奖励。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凝聚了民心。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作为基层村干部,张阳深感“任重而道远”,但是他充满信心。

“在工作无头绪、委屈无处说的时候,我也想过放弃。看到今天村里的变化,我庆幸自己一路坚持了下来。”张阳说,自己这十年的收获比失去更多。

记者问,“对于一批又一批奔赴农村奉献青春的高校毕业生,你最想跟他们分享什么?”张阳翻出了2006年初到基层时写下的一句话,“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身居陋室而不言苦,甘当大学生村官而不言亏。” 张阳说,“不当村官或许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与群众一起奋斗拼搏的经历,不是每个大学生都会有的。”


[ 责任编辑: ]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