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260元就能买一张不带磁身份证,记者调查网络制售假证件和车牌现状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04-08 15:23:33 | 248 次浏览 | 分享到:
260元就能买一张不带磁身份证,记者调查网络制售假证件和车牌现状 2022年12月21日 14:33:42    来源:法治日报

  多个网络平台、社交平台上,有人打着“图文定制”“车牌框架”的幌子售卖假身份证和假车牌,费用为200元至700元不等。从卖家提供的样图可以看到,这些假身份证、假车牌和真证几乎一模一样,肉眼难以辨别真伪

  ● 买卖居民身份证件罪是对合犯罪,即法律不仅惩罚出卖者,也惩罚购买者,所以该罪名对买家也同样适用。买家购买身份证件也属于以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因此也同样触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治理制售假证乱象,需要多方合力出击。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完善信息资源库,设置防伪标识,开通便捷的防伪核验渠道;平台需要站好岗、放好哨,建立动态巡查制度,同时完善关键词搜索和模糊搜索机制,对于用户举报的响应应当更积极,处理更迅速

  当写着“搞笑证书、恶搞证件、搞笑证件礼物”的广告语出现时,你是否会把它和制售假证件的商家联系起来?

  在网络购物平台、社交平台上,常常能看到有人在售卖“搞笑证书”,商家首页还会注明“某某图文”“图文定制”的字样,头像则是大大的“全国接单”几个字。在其商品主页里,大多数商家写着“不用问有没有,能看见就是有的。点击右下角‘我想要’私信吧”。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多个网络平台、社交平台上,有人打着“图文定制”“车牌框架”的幌子售卖假身份证和假车牌,费用为200元至700元不等。从卖家提供的样图可以看到,这些假身份证、假车牌和真证几乎一模一样,肉眼难以辨别真伪。

  多名受访专家指出,用户制作、买卖假身份证件、假车牌的行为涉嫌违法,这类乱象亟待治理。平台须主动发挥作用,建立内部监管机制,对于个人非法制作、买卖机动车牌的行为予以规制,同时要积极配合外部监管部门,建立违法犯罪记录台账制度,主动移交相关线索。

  假身份证充斥网络

  按需定制掩人耳目

  记者在某二手购物平台上随机找到一家名叫“图文定制”的店铺咨询。该商家上架的商品名称都是“搞笑证书”,还有两张证件照片,一张为“特种作业操作证”,一张为身份证,两张证件照均展示的是正面。

  当记者私信询问商家时,对方开门见山问道:“是定制身份证对吗?”随后发来3张身份证样图。样图中,一面签发机关为“某公安局”,一面居民信息界面、身份信息一应俱全,图片中还能隐约看到荧光防伪标志,看照片似乎与真身份证没有什么区别。

  后续交谈中,对方称这些身份证都不带磁,但平时用于进厂、找工作都没问题。一张证260元,需要记者提供证件照片和住址等信息。

  记者注意到,这些卖家都是通过购物平台引流,再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沟通。售卖的身份证也分两种。

  一种是卖家通过其他渠道收集的身份证。卖家一般将这些身份证的照片保存到网盘中,买家通过卖家提供的网盘提取码进行预览,挑选购买心仪的身份证,价格在400元至700元不等;另一种是卖家售卖自己制作的高仿身份证,根据精细程度不同,价格有所不同,还有卖家声称自家制作的身份证除了不带磁,其余细节与真证无异。之后记者又询问了几个卖家,他们同样表示,不带磁,但和真实身份证的逼真程度完全相同。不同的是价格,做工差点的一般200元左右,做工精细的价格在400元至600元。

  记者发现,制售假身份证的卖家在电商、二手交易等平台招揽客户时小心翼翼,图片介绍往往很“含蓄”,而在社交平台上普遍明目张胆地炫耀“优质货源”。在一个名叫“优胜原件图文”的卖家朋友圈中,对方贴出大量聊天截图,且附有转账记录,并宣称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证书”“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合格证”再到身份证等都能制作。

  近日,该商家更新朋友圈配上聊天截图称:“我做的原件本,家家都跟你说质量,我的本子可是人家拿去上户口都能过的。”聊天内容显示,买家用真实的档案号和身份证号做假证,只因当时户口本中的身份证号填写错误,出生记录也没有找到,便找到这里做假证。

  该商家还在其朋友圈上传了两张作坊照片。照片中,流水线般的机器正闪烁着红光,两名工作人员背对着镜头操作仪器,身边摆满了印制好的成品。

  对于网络平台、社交平台中有人制售不带磁的身份证这一现象,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周俊利说,卖家此类行为涉嫌违法犯罪,主要罪名包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件罪。

  “买卖居民身份证件罪是对合犯罪,即法律不仅惩罚出卖者,也惩罚购买者,所以该罪名对买家也同样适用。买家购买身份证件也属于以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因此也同样触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周俊利解释说。

  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杰说,我国刑法对伪造、变造、使用假身份证的行为有专门的法律规制,刑法修正案(九)将买卖假身份证的行为也纳入规定,意味着国家对身份证管理秩序的力度不断加大并周延。同时,买家如果购买假身份证后,并在应当提供身份证的活动中使用购买的假身份证的,还可能构成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罪,情节严重的,可能受到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的处罚。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