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260元就能买一张不带磁身份证,记者调查网络制售假证件和车牌现状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04-08 15:23:33 | 249 次浏览 | 分享到:

  提供样图定制车牌

  卖家承诺可过年审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制售假身份证的卖家还从事另一项业务,即伪造车牌,且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伪造整体车牌,一类是制造车牌贴。

  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以“车牌”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均为车牌框架、车牌支架等辅助安装器材,其中售卖车牌支架的商家又分为两类:一类商品展示界面为实物图,一类主要展示黄底蓝字“请咨询”宣传语。

  一家名为“电摩pai”的商家听到记者咨询车牌制作事宜后,让记者添加其即时通讯账号,并称“有样图都能做,电动车牌照、汽车牌照、新能源车牌照,一张120元包邮,配套赠送安装工具螺丝,可过年审。现在下单,最快第二天晚上就能发货,你只需要提供车牌样图和号码”。

  在该商家朋友圈,记者看到另一种假车牌的“上牌”视频。视频中,男子手持假车牌,覆盖到真车牌上,假车牌便牢牢吸附在上面。从视频里看,贴牌前后几乎无异,原本的“鲁D”号牌摇身一变成了“冀C”的号牌。

  此外,该商家朋友圈中还有一张图片,4张颜色各异的车牌整齐码放在地上,黄色的“藏C”、绿色的“粤S”、黑色的“赣A”以及蓝色的“冀A”。

  另一个名叫“图文定制”的商家更直接,当记者询问是否能做车牌时,对方迅速回复称:“都能做,400元一副,电车贵100元。我们的车牌用料讲究,做工很好,有些客户一买就是两副,都可以过年审,连交警也看不出来。”

  对于网络平台、社交平台上有人制售车牌这一现象,朱杰说,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或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否则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15日以下拘留,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购买假证瞒天过海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些假身份证、假车牌都用来干什么呢?

  一位名叫“家政李老师”的沈阳网友说,主要是为了做工方便。她发现,当地几名身份证造假的家政阿姨活跃在家政市场,她们所用的“身份证”使用的字体和真证存在较大差距,且没有防伪标志,而证件上的年龄,恰好符合就业年龄。

  另一位来自江苏无锡某家政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11月,一位阿姨前来求职,但样貌与证件年龄相差较大,他便将其身份证上的信息录入家政公司App系统查询,页面立即弹窗“校验未通过,请核实证件真实性”。后来阿姨坦言其为了满足从业年龄,使用了假身份证。

  除了从事家政行业工作外,制售身份证的卖家透露,许多人购买假身份证是为了帮助未成年人或者超龄人员进厂或者进工地工作。

  假车牌的用处同样广泛。有人为了躲避限号,有人为使用拼装车,还有人认为重新申请办理车牌周期太长而造假省时省力。

  “限号的时候,假车牌就能派上用场了。”货车司机李先生告诉记者,对货运司机而言,限号让他们倍感头疼,有些司机为了躲避限号,就会购买假车牌,驶入限行区域前换上,躲过限行。

  从事二手车行业的肖先生介绍,二手车行业也有人购买使用假车牌,多用于黑车、拼装车和事故车。“这种上了假牌照的车,经常会出现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违规情况。”

  人工智能共同发力

  加大平台监管力度

  为了防止制售假证件现象,平台该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呢?

  记者注意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出台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平台内经营者及其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建立检查监控制度。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发现平台内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有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的,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平台住所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互联网平台虽然无法实施对个人经营行为逐一审核后发布,但对于出现的违法违规情况,应当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工作。网络平台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也应当对一些明显违法、违规的关键词进行监测、检测和屏蔽。”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

  朱杰提出,我国电子商务法和《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要求网络平台应当担负起对平台经营者的监管和用户保护的义务。同时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如果发现平台内的商品或者服务违法,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如下架商品、封禁账户等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记者注意到,在网络平台上,卖家经常变换搜索关键词,故意避开原话,比如“证”字会使用“正”字代替,“磁”字被“兹”字替换,有的还会使用行业黑话。该如何破除卖家放的一个个“烟雾弹”呢?

  朱杰建议,可采用“人工+智能”的综合手段进行监管。智能手段是通过设置关键词、特殊标志的方法,大规模检测平台内违法、违规信息,这种方式能够高效、大量地排除信息流中的不合规情形,但是对于一些行业黑话、频繁变更的关键词等,智能的方式可能并不能识别,因此需要加入人工方式,设置审查专员,对智能系统无法识别、判断的内容再次审核,既可以避免错误判断,也可以避免违规内容逃脱监测。同时,对于审核专员还应加强培训和指导,及时掌握行业黑话、准确识别内容信息,才能尽可能明确不法商家的真实意图,予以打击。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