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广东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04-08 14:25:30 | 156 次浏览 | 分享到:

地方实践典型经验

梅州蕉岭县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村民理事会

自然村覆盖率达80.7%

2013年起,梅州蕉岭县明确在村“两委”领导下,在自然村(村民小组)探索成立村民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宗族前辈、外出乡贤等组成,在“一核三元”(村党组织为核心,议事协商、村民自治、村务监督三个单元)的乡村治理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蕉岭县97个行政村共建立592个村民理事会,自然村覆盖率达80.7%。村民理事会协助村“两委”,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生产和调解纠纷等村庄公益事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方面,村民理事会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在本小组积极宣传发动,有效解决一些地方政府大包大揽所造成的确权成本高、推动慢等问题,在2014年实现了“整县确权”,进度位居全省前茅。不少村民理事会还发挥信息、人脉等优势,带领村民创业致富。长潭镇白马上合村民理事会为例,通过引导116户农户以土地入股形式集约土地300多亩,成立农工商发展公司,建设向日葵、格桑花、油菜花等特色观赏性花田。

清远阳山县

以“三个重心下移”为抓手,互换整合再确权

全过程实现零上访

清远阳山县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中,以“三个重心下移”为抓手,发挥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村自治组织干部、村民理事会成员带头作用,引导农民自愿开展承包地互换整合,实现一户一地(或两地)耕作,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阳山县在平原、丘陵村先互换整合为一户一地或二地后确权;在山区人口少、耕地多、土地撂荒突出的空心村、半空心村,实行先互换整合或“确四至到组,确份额到户”。确权后优先保障本村组农户耕作权,对剩余的土地则通过农村产权流转管理交易平台公开竞价流转给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试点以来,全县2918个经济社及社员同意开展土地整合,其中1639个经济社已整合土地面积18.21万亩,占二轮承包土地总面积的61.83%,全过程做到了零上访。土地互换整合并确权后,阳山县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出现“由慢到快”的喜人变化,农民增收步伐加快。仅2015年,阳山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2家、合作联社19家、家庭农场281家。农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9817元,增加到2015年10832元。

东莞市

完善集体经济发展方式

率先引入集体资产“互联网+”管理交易机制

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中,东莞市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产权管理制度、经济发展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

在产权管理机制方面,完善股权治理,明确股权继承、内部流转、赠与方式与程序,允许有偿购股、项目入股,理顺收益分配机制,从制度上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于股份的占有、收益、处分权能。率先开展农村产权“互联网+”探索,在全省较早建成覆盖市、镇、村、组四级的集体资产监管和交易体系基础上,推行网上竞价、网上拍卖。目前,全市平台已服务交易27851宗,成交金额351.6亿元,总体溢价率达8.1%。

在经济发展机制方面,推行“市、镇主导开发,市、镇、村三级分利”的发展模式,引导村(社区)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开发、“三旧”改造项目。2015年,全市村组两级总资产1437亿元,约占全省1/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25元,同比增长8.5%。

在社会管理机制方面,统筹公共服务经费、治安和环卫管理、基层政务服务,为集体开支减负。目前全市已有30个镇街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统筹管理,593个村(社区)中有440个已经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

广州白云区

以“三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

广州白云区在农村综合改革中坚持问题导向,将全区划分为建成区、规划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着重从集体产权制度、经济发展机制、基层治理机制3个方面深化改革。

在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白云区把加强“三资”监管作为改革首要任务,推动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的管理秩序。稳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坚持“一村一策”“一社一策”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

白云区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组建区、镇街两级监管机构,建立集体资产交易和财务监管两个信息化平台,形成“一制度、两平台、三审计四审核、四统一”的管理体系。截至去年底,全区“三资”平台累计交易量超3000宗,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总值较2013年底增长27.5%。

在创新基层民主实现途径上,白云区推行议事型协商民主,引导村“两委”班子依托各类村民群体和先进分子,建立村民理事会等议事机构及配套制度,形成“议、审、决、管、监”一体的决策制定和运行机制完善治理和农村“三资”监管机制。

江门新会区

因地施策破解“两田制”,确权流转同步进行

近七成耕地已实现流转

2013年,新会区启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将破解“两田制”条件下土地确权问题作为重要探索试点内容,取得积极成效。

新会区在确权工作中,对“经济田”实施确地(份额)到户,由集体统一流转,保持规模化经营现状,避免造成新的土地碎片。对“口粮田”则由农民根据自身意愿,委托村委会统一发包;或由村委会进行居间协调、监督,村民集体与商户签订流转合同;或由村民自发整合流转。截至今年3月底,全区通过土地确权和整合流转解决碎片化土地近30万亩。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