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生 通讯员:付玉 )第八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于6月19日上午在湖北省武汉市金谷国际酒店隆重开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法学会、中国行为法学会、湖北省法学会、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北省司法厅、武汉市司法局、湖北省楚商联合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汉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等单位有关领导到会指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教授、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群星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百余人出席开幕式。本届论坛主题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共有18位国内外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在论坛上致辞或作主题报告,吸引30.5万多人次在线观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邹进文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他说,本届论坛诚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法学法律界理论与实务界专家共商“法治化下的营商环境”建设,旨在保护市场营商环境,提振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和幸福生活的坚强信心,携手应对疫情与社会经济的双重风险,构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及经济保障,共同佑护人民美好的幸福生活,进一步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道路优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闫平教授致辞。他说,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是继第七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应对”主题后,又一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关注社会需要、回应社会关切、解决热点问题的积极尝试。近年来,我国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遵循,借鉴历史和国外的有效做法,将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建设营商环境的成熟经验和有益探索制度化。本次论坛针对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需求问题进行积极回应,势必产生诸多成果,助力法治化下营商环境的优化完善。
江汉大学副校长毛卉教授发表致辞。她说,本届论坛汇聚来自国内外知名法学专家学者,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对话交流,分享经验。这场学术盛宴是江汉大学法学学科嫁接一流学术资源,寻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待论坛能够为江汉大学法学学科迈向“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提供丰富的学术营养和方法路径启示。在兄弟高校和实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之下,举办越来越多高层次的学术论坛,为江汉大学法学学科迈向“一流”贡献发展计策。
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副校长李文燕致辞。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2019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重要论断,为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蓬勃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国内外法学同仁聚集在此隆重举行第八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国法治建设增加一抹新意。
湖北省楚商联合会副秘书长、楚商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涛致辞认为,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营商环境都高度重视,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独特作用。作为商会组织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行业协会商会要精准发力;二是要发挥行业代表职能,当好桥梁纽带;三是要创造条件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积极有为,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参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楚商联合会作为凝聚全球楚商力量,贡献全球楚商智慧,共享全球楚商成果的载体,在优化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湖北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战略目标上义不容辞。
湖北省法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赵俊致辞。他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原理,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进而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本届论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着眼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契合当前社会治理实际,为加快推进法治营商环境,必将为湖北的法治建设做出更大、更突出的贡献。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在线致辞。他说,“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已经不仅仅是湖北省专家学者的法学交流渠道,更是全国范围内有相当影响力的法律人才思想碰撞的平台。本次论坛以“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为主题意义重大。一方面,法治社会能够将保护范围辐射至各类营商主体,另一方面,法治社会能够构建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他认为,只有完善法律制度,才能尽可能减少欺诈、违约等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出现,建立起有序公平的环境,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为法治社会下的营商关系的不断完善提供思想理论支撑,要积极参与推动国内营商环境的构建,努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的涉外营商环境,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