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城市工作纪实

来源:新华社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5-07-15 10:09:41 | 5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07-15 10:09:41 来源:新华社

  面对围拢过来的居民,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我一直牵挂着资源枯竭型城市,惦记着这些城市经济怎样、人民生活怎样,我这次就是专程来看看。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首先要把民生保障好,把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好,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到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方方面面都体现着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对超大城市,要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对特大城市,指出“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划定永久性开发边界”;对大城市,明确“要强化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弱化虹吸挤压效应”;对小城镇,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大江南北一座座城市,考察城市发展现状,揭示城市发展规律,阐明城市战略定位,指明城市治理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深层次城市治理变革持续推进。

  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我国城市要素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引擎。

  进入新时代,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2013年到2024年,我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5亿人;2024年,27座城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创新之城、开放之城、振兴之城,智慧城市、公园城市、韧性城市,一幅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中国城市图景铺展开来。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城市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23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专程到外来人口占比较高的闵行区,走进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调研。

  “租金贵不贵?”“不贵,住得很舒服。感谢党和政府,让我在上海有了一个家。”总书记同租住在这里的新上海人郑岚予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又接连走进两间宿舍型租赁房,倾听护理员、保安等基层一线劳动者讲述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一个人都不能少。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实践探索的经验,立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2014年以来超1.5亿农业转移人口平稳有序进城落户;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基本建立,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的比例提高,9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服务;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逐步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120个县城开展补短板强弱项建设示范。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2020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唱好“双城记”,会议要求,成渝地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双城记’我点的是两组地方,京津双城,成渝双城。”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要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唱好京津‘双城记’,有效贯通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工作深谋远虑、把脉开方。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