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次协同治水的探索实践中,上下游协同机制仍在不断深化。
每天清晨,在太浦河北岸的一处无人机机场,一架携带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摄像头的无人机缓缓升起,对周边河道、雨水排口、闸站等进行巡查。约30公里外,吴江区生态环境局大楼里的“太浦河云管家”智慧平台的大屏上,无人机画面被实时传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能发现违法排放等情况。
“太浦河云管家”,是吴江区为了全方位保护太浦河量身定制的“智慧大脑”。“这个平台的搭建,与三地间的合作密不可分。”陆国祥介绍,近年来,三地建立了生态环境数据互通共享机制,吴江区可以实时获取上海市范围内金泽水文站、金泽水库水质的实时监测数据,为跨区域协同推进太浦河水环境治理提供支撑。
在上下游协同共治下,太浦河面貌焕然一新,跨省界断面水质连续多年均值达Ⅱ类以上。上海海洋大学2024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太浦河中的浮游植物种类达到71种,相比10年前增加了13种,太浦河的水生态环境日益好转。
太浦河的变化,河畔的群众感受更深。
78岁的顾高生从小就住在太浦河北岸,推开家门,数米外便是滔滔河水。顾高生记得,年轻的时候,太浦河的水清澈见底。如今,在上下游的联保共治下,顾高生明显地感觉到,“那条清清的太浦河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