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强能护航,锻造乡村振兴 “领头雁”
来源:中国舆情法治网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5-03-10 10:56:00
|
126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03-10 10:56:00 来源:中国舆情法治网
村干部作为农村发展的“领头雁”,村干部既是政策的执行者,也是群众的主心骨。当前,面对乡村振兴的复杂任务,只有锻造一支信念坚定、本领过硬、敢于担当的基层干部队伍,才能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本文从村干部的理想信念、能力提升、干事环境三个维度,探讨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人才动能。
铸魂:校准理想信念“导航仪”,把稳乡村振兴“方向盘”村干部的理想信念,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方向与成色。某地曾出现“景观墙刷白漆应付检查”“数字大棚只建不种”等乱象,折射出部分干部政绩观扭曲、宗旨意识淡薄的问题。破解此类顽疾,需从思想源头入手:理论武装固根基:浙江推行“驻村夜学”制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千万工程”经验融入每周学习,通过“书记讲党课+群众评实效”机制,推动干部从“要我干”转向“我要干”;考核导向正航向:山东建立“乡村振兴实绩档案”,将“群众满意度”“产业可持续性”等指标权重提升至60%,倒逼干部摒弃“造盆景”思维;文化浸润强初心:贵州打造“红色村史馆”287个,组织干部定期开展“重走挑粮路”“对话老支书”活动,在乡土记忆中筑牢为民情怀。
强能:锻造攻坚克难“铁肩膀”,练就乡村振兴“硬本领”面对数字乡村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新课题,部分地区村干部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本领恐慌。重庆某村支书坦言:“搞直播带货,连手机支架都不会调,怎么带群众致富?”破解能力短板,需构建精准赋能体系:定制化培训破瓶颈:江苏实施“乡村振兴头雁计划”,针对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专题开设“点单式”课程,2023年累计培训3.2万人次;实战练兵增才干:福建推行“导师帮带制”,安排优秀乡镇干部与村支书“结对攻坚”,在征地拆迁、矛盾调解等工作中传经验、教方法;数字赋能提效能:河南开发“村务通”APP,集成政策解读、农技指导等23项功能,让干部“指尖充电”成为常态。
护航:树起担当作为“风向标”,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消极心态,仍是制约干部作为的隐形枷锁。某县调查显示,43%的村干部担心“创新失败被问责”。打破这一困局,需构建全方位保障机制:容错纠错卸包袱:四川出台《乡村振兴领域容错清单》,明确12类可容错情形,对因探索失误的干部实行“尽职免责”;待遇保障添干劲:广东建立“基本报酬+绩效奖励+集体经济创收奖励”薪酬体系,优秀村支书年薪可达15万元;典型选树立标杆:湖南开展“乡村振兴先锋榜”评选,对表现突出者优先推荐考录公务员,近三年已有89名村支书进入乡镇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