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美好家园共建计划”子项目“善暖益居”香蜜湖街道改造点揭牌,社区居民休闲健身又有了一处好去处。据悉,“美好家园共建计划”2024年初启动以来,依托深圳市慈善会美好生活发展基金,联动深圳市龙湖公益基金会等社会各界力量和慈善资源,开展“善暖益居”社区(村)微改造、“助家计划”居家微改造、资助社区慈善服务项目三大公益项目,通过公共空间改造、居家环境改造、公益服务项目支持,全方位服务社区老人、儿童和弱困群体,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环境,打造社区慈善阵地,营造全民参与的慈善氛围,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广场焕新颜,群众齐点赞
据悉,“善暖益居”社区(村)微改造项目主要面向社区中老年人占比高、80岁以上高龄老人居多的老旧小区,通过对公共空间的改造,提升社区公共空间的环境和功能,为居民提供适儿适老、功能齐全的社交、康体和休闲场地。经过前期申报和审核,最终选定了三个“善暖益居”社区(村)微改造项目,改造总费用约270万元。
9月12日当天揭牌的香蜜湖街道竹林社区改造点,是“善暖益居”社区(村)微改造项目的首个改造点。该改造点位于竹林社区越众小区文化广场,总面积约为1300㎡。该场地为周边居民区的核心地带,是附近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因场地和设备老旧、一老一小健身活动空间少、可供休憩的位置过于分散等问题,无法满足居民当前的活动休闲需求,居民急盼修缮、改造。
为充分利用场地,打造适儿适老的休闲空间,“善暖益居”社区(村)微改造项目为广场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体升级改造,规划了社区活动、康体健身、静谧休闲三大功能场景,并通过产品模块菜单化配置,设计了34项人性化关爱细节。项目根据场地特征和实际需求,灵活配置儿童游乐设施、老人康体健身设施,改造篮球场、活动舞台、阶梯看台、排水系统等,并通过无障碍入口设计,地面防滑设计,围绕绿树建设林下休闲带等人性化的细节设计,最大限度优化了场地的环境和功能。
揭牌仪式当天,很多居民来到现场体验。越众小区居民丁阿姨等对改造后的广场赞不绝口,认为新广场不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场地分区布局和功能也更为合理、全面,还兼顾了社区各个年龄段居民的需求,特别是“一老一小”群体的需求,为居民休闲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特别是排水系统的改造和舞台活动区‘海绵’地面的设计,让原本一下雨就积水的舞台活动区,雨天也能正常使用。”丁阿姨说。据悉,改造后的文化广场,将惠及小区及周边约15000名居民。
多头发力,打通社区慈善“最后一公里”
与会领导嘉宾在参观香蜜湖街道竹林社区改造点后纷纷表示,“善暖益居”社区(村)微改造项目是“美好家园共建计划”的亮点之一,通过公共空间微改造,切实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社交、康体和休闲空间,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据介绍,“美好家园共建计划”是贯彻落实《深圳市充分动员慈善社会力量加强“老小”“弱困”群体服务的试点工作方案》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深圳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的具体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深圳市慈善会、龙湖公益基金会和北师大公益研究院共同携手,发挥各自所长,通过“善暖益居”“助家计划”和资助社区慈善服务项目,以公共空间改造、居家环境改造、公益服务项目支持等方式,共同发力,全面服务社区老人、儿童和弱困群体。
目前,以上项目均在持续、有序推进中。其中,“助家计划”居家微改造项目,聚焦弱困群体的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功能性需求,通过居家环境改造,改善社区弱困群体的居家环境和生活条件,为试点街道(镇)有居家安全改造需求的困难长者和儿童提供生活便利。该项目为受助困难家庭提供了165项居家环境改造产品,包括施工改造、设施配备、辅具适配等。截至目前,“助家计划”已资助全市19户“老小”“弱困”群体家庭进行居家环境改造,服务对象的居家环境和居家安全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社区慈善服务项目遴选并资助了34个服务“一老一小”“弱困”群体的社区慈善服务项目,并对项目进行陪伴式督导培育,为社区“老小”“弱困”群体开展常态化社区服务的同时,持续引导社会慈善资源更有效地投入到社区慈善领域。截至2024年8月,资助社区慈善服务项目的34个资助项目共开展260次服务活动,有6111人次服务群体受益,惠及深圳市11个试点街道共79个社区的居民。项目的开展,还有效地培育了一批社区慈善力量和专业人才队伍,激发了社区慈善活力,进一步打通了社区慈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各方建言献策,共建美好家园
继揭牌仪式结束后,现场还开展了座谈交流会和分享活动。大家对香蜜湖街道竹林社区改造项目的改造成果和经验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并对项目的运维管理、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居民代表崔先生介绍,越众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曾是原基建工程兵生活驻地的中心,随着时间推移,小区内设施日益老旧。在街道、社区、慈善会、基金会等有关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关心下,逐步推进各项改造工作。此次文化广场的改造,切实提升了广场及周边的环境、交通和功能。“广场重新开放后,居民都非常开心,赞不绝口,男女老少都纷纷来到广场活动。打羽毛球的、打篮球的、跳舞的、健身的,坐在树下下棋、休息的,其乐融融。对了,还有拍照打卡的,你们宣传材料上用的一张俯拍图,就是我们小区居民拍的。”崔先生开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