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www.chinaxwjd.cn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申玲玲:新媒体时代司法部门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提升公信力?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04-08 15:57:54 | 1 次浏览 | 分享到:
申玲玲:新媒体时代司法部门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提升公信力? 2014年04月11日 13:37:00    来源:中国新闻法治建设学术峰会组委会
    针对“司法行为VS新闻传播”这一议题,西北政法大学传播学院申玲玲教授从政务微博角度进行解读:在新媒体时代,作为司法微博或司法机关部门,有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表达渠道能够直接和公众对话时,应该对公众说什么?如何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去塑造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公信力,进而去赢得主动的话语权?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为在2013年诸如薄熙来案等一系列事件中,使得济南中院四天时间新浪微博的粉丝增加了8倍,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所看到庭审的直播可以借助微博来实现,另一方面是另外一个数据,在2013年从政务微博调查报告研究中指出,2013年司法微博帐号在新浪微博达到1120个数量,2013年增加了660个帐号,它的总和超过了前面两年的总和。2013年从司法微博的数量上看,有了很大的激增;从创新形式上,摸索到了庭审直播这样一种形式,比较受关注。
在这种情况之下,传媒与司法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我自己更关注的是:在新媒体时代,作为司法微博或者司法机关的部门,有了一个新的表达渠道可以借助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方式,可以直接和公众对话的时候,我们要对公众说什么?我们如何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去塑造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公信力,进而去赢得主动的话语权。传统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司法部门有了自己的这样一个平台之后,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传播效果?从网站,再从博客等等,其传播效果怎么样?我自己觉得从它的传播效果,包括它的内容,以及受欢迎程度上来讲是比较有限的。
第一个问题,我们要思考的是作为现在司法部门要面对的一个新的环境,一方面是表达渠道的通畅,另一方面数量激增的网民,在这种形态之下,我们的这种司法与传媒的关系不仅仅是作为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的关系,更多的还要去思考司法与民意之间的关系。因为现在来讲,6.1亿多的网民,每个人可以随时发布信息、传播信息,包括其传播相应的评论。在这种情况之下司法部门怎么办?如何发出自己准确的有影响力的声音?作为司法微博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从微博的功能来讲,这不仅仅是司法微博,政务微博都大致是差不多的,它有三大功能。
第一方面是借助于政务微博的帐号来塑造相关部门的形象,比如塑造自己的形象以及推进政务公开。第二是传递价值,沟通民意。第三是危机公关与舆情引导。当前作为司法部门的网络话语权,相对来讲比较疲弱,在这种话语权过程中存在一种失衡,济南中院在对薄熙来庭审直播期间,其几条帖子、评论和转发量超过三四万,但是我们日常去看这一千多个帐号的时候,大多数基层的司法微博,在日常中其转发量和评论量基本都在10以下,关注的人很少,你再去发布信息,但是关注的人并不多。
政务微博有三大功能,它的具体实践情况其实并不容乐观。具体到司法微博其运行实践,通过观察把它总结为三大特征,一方面是增速比较快,但是组织管理水平尚待提高。最高人民法院的微博运营情况稍微好一些,而实际上,基层法院及其下属机构的司法微博80%以上,对这些基层微博的运营是一个具体的什么样的运营模式,谁来发布信息,发布什么样的信息?包括庭审直播这种方式,能不能推广开来,最终的实效怎么样,仅仅通过微博这一块或者说我们基层,目前来讲也许有一些部门没有专人去负责,可能是工作人员兼职然后来运营这个帐号,那它如何实现这种制度化或者它的专业化内容的运营?这一点值得思考。
从整体内容而言,政务微博侧重自我宣传。原来三大功能所提到的沟通民意或者信息公开,其实在这方面还有待改进。例如在2013年唐惠案的直播当中,湖南高院主要是接受了庭外情况,真正庭审直播只有两条,所以严格来讲,这个并不能满足微博粉丝的知情权,获得不了信息,它可能会转向传统媒体或者别的渠道去获知相关信息。通过这个事件,本来握有主动权的信息人反倒丧失了公开信息这样一种优势地位。
从司法微博来讲,它缺少必要的营销手段。因为整个政务微博当中,公安系统和共青团系统来讲,一方面是开的早,另一方面受关注程度非常高,2013年做司法微博和环保微博是增速的,但还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来讲司法微博在整个运营过程中需要理清四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定位是什么?当拥有了这种渠道之后,司法部门的微博,你的决策定位,你的身份,你把自己定位为是高高在上的专业人士?还是我就是为民服务的政府部门?从微博内容来讲,我是政务公开还是要普法,还是要帮助人民群众去借助微博平台解决实际问题。微博帐号的用户定位是什么,主要是传播给哪些用户?传播给普通网民、大众媒体还是给众多的意见领袖,甚至更多的法律界的专业人士。针对不同的人群,司法微博最核心的决策定位是什么?它决定你的内容,决定你的表达方式,实话来讲,从信息表达上存在众口难调的问题,跟律师所说的信息和普通老百姓所说的不一样,如何实现专业性与老百姓接触方式的成功对接。
第二个要理清的关键问题是谁来发布?这个帐号谁来运营?内部机制是什么?根据现有的观察,目前处在摸索阶段,专职有人负责?还是说底下有员工做兼职信息员。常规的信息发布没有问题,出事了谁负责?一般来讲,信息发布,小编们在发布,但是背后层层的审核机制,包括对热点事件的回应,网民的回应,小编是决定不了的,这一点在事件当中需要摸索,可能不同单位做的情况不一样。
第三个是理清如何制定微博运营的规范化或者制度化的运行机制?微博帐号长期的影响力和正常健康的发展,它会受到影响,这个是很多政务微博存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大量的基层法院的微博,至于是专职还是全职人员,要有信息发布的节奏包括信息公开的尺度和边缘,这种硬性的、专业性的内容怎么去把握,这一点来讲有的时候很随意,就是人为的色彩,没有一个制度性的东西很难去界定。有些人不愿意开微博,一开了,事就多了,工作量就增加了。
第四个是理清如何维持司法微博帐号长期的影响力?在微博平台上塑造自身的形象和建立公信力,因为现在来讲,网民获知信息的方式,移动互联网是大家接触信息的一个主要方式,实时化、碎片化信息接触方式,其实是给司法机关一定的机会,赢得这种主动权。但是长久的影响力怎么去维系,一方面是靠信息公开,另一方面是靠良好的互动机制,还有普法的功能,包括尽可能为网民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四个方面逐步完善,具体怎么操作,整个微博的运营,从2011年作为政务微博元年,到现在也就三年时间,具体到司法微博,大多数帐号可能就是从2013年开始,而且全国性的培训并没有推广过来,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说这四个方面做得不好,司法微博甚至说政务微博,很可能就成为一阵风。因为有人观察到,政务微博的这种空心化和娱乐化趋势已经显现,有了微博这样一个平台,其威信能不能建立起来,这是值得关注的。
总体来讲,当渠道、当内容司法系统都有优势的情况之下,我们如何去面对受众,去塑造我们的形象,去建立我们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一方面是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就是你的互动方式,我们学会与普通网民怎么打交道。
 
(申玲玲 系西北政法大学博士、教授,根据其在第二届中国新闻法治建设学术峰会发言整理,中国新闻法治建设学术峰会组委会供稿)
 
[ 责任编辑: ]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