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日报社工作期间,邓拓同志撰写了许多重要社论,如《朝鲜战争的一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几个问题》、《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伟大战争中,发动群众的关键何在?》、《继承鲁迅革命爱国主义的精神遗产》、《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不许美国干涉》、《中国人民为实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而斗争》等等。这些社论,准确有力地宣传解释了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基本立场和主张,及时评论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对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和新民主主义建设,对反对侵略战争和保卫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邓拓同志博学多才、文思敏捷,长期的游击办报的环境锻炼了他,使他的社论写作常常“倚马可待”。这些“倚马可待”的佳话,至今为中央机关报同志们传诵。
有些社论由于时间性很强,例如朝鲜停战谈判期间,有时晚上八九点钟才接到周总理办公室通知,需要赶写社论第二天配合重要新闻发表,遇到这种情况,邓拓同志就亲自动手。这时候,他仿佛又回到了战争年代,立刻拿起稿纸坐到校对科去,写一页,发排一页,校对一页。清样一出来,他仔细看过以后,马上送总理审阅。那些年,他亲自撰写的社论约有60来篇,其中关于朝鲜战争的社论就有16篇之多。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总编辑的邓拓同志,初到人民日报时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呢?人民日报的同志在回忆当时情景时说:“那时,他住在煤渣胡同人民日报社宿舍后院最后一排,三间平房几乎见不到阳光,后来,报社腾出了房子,几次请他搬家,他还是不搬。说:‘叫别的同志住吧!这比农村打游击好得多。我经常上夜班,没有阳光也不要紧!’”就在这样的没有阳光的房子里,邓拓同志日日夜夜笔走龙蛇,撰写文章,修改稿件,签发每天的报纸大样。繁重的工作把他累病了,他靠在床上仍旧坚持工作,每天送到他身边的报纸清样和稿件,几乎盖满了他的床。
1958年8月,邓拓同志被批准离开人民日报,到北京市委工作。1959年2月的一天下午,人民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举行了一次不平常的全社大会,欢送邓拓同志。在这次会上,邓拓同志作了《辩证唯物主义还是折中主义》的讲话,讲话结束时,他念了自己写的一首律诗,题目是《留别人民日报诸同志》:
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
文章满纸书生累,风雨同舟战友贤。
屈指当知功与过,关心最是后争先。
平生赢得豪情在,举国高潮望接天。
![]() |
笔走龙蛇 |
留别人民日报诸同志 |
今天来看,邓拓同志那一代新闻人高举党报评论旗帜的实践和精神,非常值得学习继承。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各级党报的社长、总编辑,都十分重视新闻评论工作,可以说,各种形式的新闻评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形成了一系列叫得响的各具特色的评论品牌,比如《人民日报》的“任仲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