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老旧小区的民生意义是全方位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指出,通过更新提升小区内部及与小区联系的水、暖、气、电、网、路、消防、安防等基础设施,可以极大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通过打造15分钟生活圈,增建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社区综合服务、医疗卫生、智能感知等配套设施,以及养老、托育、家政保洁、便民市场、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社区专项服务设施,可以更全面地满足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这些举措,将助力老旧小区居民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倾听群众意见建议
“老旧小区改造是为我们居民做好事,我们都举双手赞成,但是工程质量如何保障?尤其是深埋在地下的管网,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以后出现问题,我们要找谁来修缮?”
“改造过程中出现噪音、垃圾、路面破损的问题在所难免,我们能够理解,但是这些对我们的生活也确有一定影响,能不能请政府协调建设方加快进度,缩短工期,尽量减少影响?”
这些是今年4月20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山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听取的居民意见和建议。这片住宅因建成年代久远,存在道路破损、设施老化、乱停乱放、排污管道不顺畅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居民幸福生活指数的提升。2021年,该社区正式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对水、电、雨污分流,安防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想以“新”换“心”,就要坐下来仔细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问题。而今,“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后怎么管”等一系列问题,都由居民商量着定,真正实现了从“要我改”到“我要改”、从“政府干”到“一起干”的转变,令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事半功倍。
听取民意,方式方法有很多。
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今年该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采取“提报小区—现场评议—确定项目”模式选取。首先,改造项目均由各街道办事处结合小区情况、居民意见提报。其次,旧城旧村改造指挥部邀请各部门人员、居民代表、第三方专家对提报的小区进行现场查看并打分评审。最后,根据打分高低排名,通过公平公开的评议方式,把老百姓反映最强烈、最急最盼最关注的小区优先纳入到改造计划中。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则探索出“共同缔造”模式,从“积极引导,宣传发动”,到“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再到“一区一策,共治共管”,诸多好做法协同发力,让居民从原来的“局外人”,变成而今的“主人翁”。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东小区在改造全过程中让广大居民充分参与。改造前,由属地街道、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成立项目建管委、业主委员会等小区自治自管组织,搭建居民议事平台,以逐家逐户上门、发放征求意见表、建立业主微信群等方式征求居民意见330余条,据此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创新性地成立了“老友议事会”,引导居民议事协商和自治自管,有效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坦诚公开的沟通交流氛围中,常态化听取居民意见,把主导改造的发言权交给居民。经集中讨论而收集上来的居民意见,再由代表汇总,与施工方对接,民意就此落到了实处。
民意,实实在在参与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全过程。这些“问计于民”的办法,推动着“旧貌换新颜”。正如英山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段卫国所说的那样,“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不是社区一方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就这样,通过积极表达并得到倾听,老百姓的很多愿景变成了“院景”,人们生活在了自己想要的美丽环境中。
探索新型政策机制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也是促进城市更新的重要引擎。在改造过程中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创新,为构建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精简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上,各地积极探索。
湖北省为老旧小区改造设立审批绿色通道,按照项目投资类别、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区位情况等,分类、分级地制定“情景式”审批流程,推行网上审批。比如,对不涉及建筑主体结构变动的“低风险”老旧小区改造,可以不进行施工图设计审查。经相关部门联合审查通过的《改造方案》,可以作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办理施工许可的审批依据。允许将施工许可与工程质量监督等审批事项合并办理等。
湖南省将全省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长均压缩至19个工作日,并且已有近4000个改造项目依托工程审批系统实现了“一网通办”。
山东省青岛市将2022年计划改造的318个小区“打捆”成120个项目,统一立项、设计和施工招标,压缩了50%以上工作量。
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帮助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
去年9月,重庆市云阳县上线了一个专为服务老旧小区共建共治而研发的App,有效提高了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协商议事的决策效率。居民可以通过App,全过程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前期规划、过程实施和后期管理,在线看公示、读政策、作表决、提意见、收回复,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院坝会到不了、到不齐、听不清、听不全的难题,充分保障了每一位业主居民在老旧小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和监督权。该App投入使用以后,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支持率由原来的40%提升至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