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早在15年前,《光明日报》就开始布局新媒体,并很早就在全社实现了人员上的融合——《光明日报》记者同时也是光明网记者,双方互为支撑,既办报、也办网,十几年下来,这支队伍在融合报道上积累了难得的经验。
如今在人员融合的基础上,《光明日报》正试图通过对集团旗下各种媒体的大融合打造融媒体中心,为融合发展写下具有“光明特色”的注脚。
不久前在浙江乌镇举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光明日报》按照总编辑何东平的要求做了一次融合的全面尝试——光明网、微博、微信、《光明日报》等多平台融合,推出了4个整版的专题报道、视频专访12期、图片400多张,微博阅读量达到2000多万次,还通过脸谱网进行英文报道,影响了几十万国外受众。
这只是《光明日报》发力融合的一个缩影。目前,《光明日报》已成立了融媒体中心,以此作为技术平台为整个报业集团各种媒体的融合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中心建成将成为一个集报纸、子报刊社、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手机报、室内外信息屏等各种发布渠道为一体的新闻发布平台。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光明网总裁陆先高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融合发展后的媒体既不是单纯的新媒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纸质媒体,而是融合之后的融媒体。融合后的纸质媒体将成为网上海量信息的导航,为读者提供最重要、最精华、最可信赖的阅读指引,它将与新兴媒体各司其职、相互作用,提供完整的新闻信息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借力、形成合力,通过举办诗词中国、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等大型活动,推出了一批较为成功的媒体融合产品和报道,为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联动报道有声有势
活动1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邀请一流的专家学者和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典范,进行科学、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解读,并运用网络视频直播、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进行广泛传播。
在网上搜索“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出现的各大媒体报道数量超出了记者的想象。为什么活动会受到这么多媒体的关注呢?这还要从光明网运营此活动的方式说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在策划时就充分考虑了如何调动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的全部资源打造这个全媒体产品。在每期论坛的前期宣传阶段,《光明日报》会专门拿出版面来做活动预告与专家介绍,并在网站论坛上进行话题征集;在活动现场,光明网及受邀的电台、电视台进行各类直播活动;活动后,《光明日报》刊登讲座内容精华。另外,光明网制作了专题,将讲座的视频、讲座的内容精华、各媒体的报道、网络的直播、网友的互动等集结成辑方便用户查阅,同时此专题可以通过二维码扫码方式在移动设备端打开。直播时,光明网通过与微软Windows Azure合作的“媒体云”平台来实现,确保了海量网民访问对网络带宽造成的巨大压力得以缓解。活动从第1场到第11场,“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不断提升,收看直播节目的网民从首场活动的320万攀升至第11场的400多万,“媒体云”平台经受住了考验。
有声互动满足需求
活动2 “五老”评热点:这是光明网策划的一档有声互动节目,邀请“五老”(即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授、老模范)以有声评论的方式,探讨当前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中的热门话题。
“如果您也是‘五老’中的一员,愿意与网友分享自己对于新闻事件的看法,欢迎将您的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发送至wulao@gmw.cn,我们将及时回复您的来信。”在网络中向老年人征稿的事情较为少见,但光明网《“五老”评热点》栏目发出的网络征集令却得到了良好的反响。这得益于网络加报纸的宣传方式。栏目一经推出,就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特别是理论学术界的关注与好评,评论文章被中央及地方各大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理论学术网站相继转载,网友也纷纷通过网上留言、电子邮件等方式发来读后感,参与话题讨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这个激扬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听听长者的声音。老年人看电脑屏目的小字较吃力,且会打字的老人也不多,这种音频节目的方式使得更多的老年人可以参与到其中,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智慧,传播正能量,为青年一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个小小的贴心设计,让老年人触网更无障碍,在网络上为老年人打造了一个美丽的精神家园。由此看来,全媒体时代的栏目策划不一定是把全媒体用到极致才能策划出好节目,用心发现用户所需,找到适合的方式呈现将会策划出更好的节目。
全媒体形式全程播报
活动3 “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大赛由《光明日报》等单位共同举办,在跨年度的作品征集阶段,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手机短信、微博、邮箱、飞信、二维码、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参与此次大赛。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首童声合唱在2013年“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颁奖晚会现场响起的场景,相信对喜爱诗词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在此次活动中,主办方采用电视、报纸、期刊、图书、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全媒体形式对大赛进行全程播报。为做好此次活动的全媒体播报,主办方还建立了诗词中国官方网站、开发了诗词中国格律检测手机应用、出版了诗词中国普及读物。
首届诗词大赛的全媒体参与方式与报道方式让人为之眼前一亮的同时,也吸引了很多的参与者与支持者。“我们这次活动参与人数超过4000万,转发次数超过1.2亿。”陆先高说,这次活动中光明网采用多种形式对投稿进行展示、投票,中华书局负责诗词作品的格律审核,中国移动通过短信通道将诗词作品推向亿万手机用户,《光明日报》设专栏刊登优秀作品,又吸引了更多诗词高手的参与。
多方的优势互补,将大赛的影响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典型案例之一。(记者 常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