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出入公共场所登记的个人信息去哪了?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04-08 11:46:12 | 146 次浏览 | 分享到:

  麦当劳一工作人员表示,店内有相关规定,不可私自留存客户信息。“当时登记纸质版信息时,门口有专门的员工盯着,晚上就会收起来。”

  亮马桥地铁站附近的中远幸福大厦物业管理人员表示,该单位在信息保存管理上有相关规定,个人信息保密,不允许私自抄写打印,所有信息均会归档,目前锁在档案室。

   ■ 观点

  信息被泄露 取证是难题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商场、餐饮店、写字楼收集的顾客个人信息,多为自行封存。

  如果出现信息泄露情况该如何处理?记者致电12345,希望了解某写字楼纸质登记信息去向及如何防止信息泄露。该写字楼所在街道信访办工作人员向记者反馈称,疫情期间保存的个人信息会先在办公室保存一周,便于疫情检查调用,一周之后归档、存入档案室,五年后非重要档案将统一销毁。

  该工作人员表示,小规模单位的少量个人信息,泄露可能性和危险性反而较小。即便没有疫情,信访办也会定期对信息使用保存规范进行检查。

  针对疫情期间个人登记信息的保存保密要求,对方表示目前并没有。但关于登记信息保存管理有统一标准,各单位之间可能在存入档案室的时间长短等问题上有些微小差别,例如街道办事处由于频繁调用信息的需求,基本每年存档一次。

  “很多情况下,收集或者知悉用户个人信息的主体并非唯一,所以即使用户怀疑某个主体泄露了其个人信息,基于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规则,也需要提供确凿的证据予以证明,但是因多数用户的取证能力和取证手段有限,通常难以获得相关证据,这是用户对于个人信息泄露进行民事维权所面临的最大困难。”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说。

  赵占领表示,根据被遗忘权规定,只有在电信与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里,用户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将所收集的个人信息进行销毁或者删除。

  但是商家收集信息之后没有妥善保管,将个人信息倒卖或者泄露出去,就是侵犯个人隐私权,如果商家倒卖个人信息甚至会构成刑事犯罪。(记者 罗晓静 应悦 马瑾倩)

[ 责任编辑:中国舆情法治网_中国行为法学 ]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