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为了支持相对成熟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进入临床应用,又防止额外增加患者负担,国家医保局分析人工智能潜在的应用场景,在放射检查、 超声检查、康复类项目中设立“人工智能辅助”扩展项,即同样的价格水平下,医院可以选择培养医务人员进行诊疗,也可以选择使用人工智能参与诊疗行为。
适时推出新版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目录
目前,国家医保局正继续加快立项指南编制进度,力争到2024年底编制好覆盖大部分学科领域的立项指南。
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编制发布了器官移植、口腔种植、产科、护理等17批立项指南,妇科、麻醉、综合治疗类立项指南已完成征求意见环节,眼科、呼吸系统、口腔(综合、牙周、正畸、修复、牙体牙髓、外科)类立项指南正在征求意见。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严娟介绍,新的立项指南出台后,国家医保局在编码维护平台布置了两套编码规则,编码规则和方法基本不变,对新的价格项目赋予新编码,不仅主项目有编码,同时加收项、扩展项也有相应编码,各地可以直接获取编码收费,医疗机构应“先立后破”,先把新编码维护好,再把旧编码停用,确保医院收费无缝衔接。
地方医保部门对接落地立项指南时,项目如何对接、价格如何制定,如何保障医疗机构合规收费?
内蒙古自治区医保局价格招采处负责人李树珍介绍,目前印发的17类立项指南,内蒙古已对接落地8类。工作一般分为3个步骤:一是整合项目,对照立项指南“合并同类项”“终止多余项”,统一项目名称内涵和计价单位等相关要素。二是核定价格,重新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指导省内各统筹地区对照价格基准,结合本地区实际上下浮动,确定各级医疗机构新的收费标准。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做好立项指南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加强医疗机构对立项指南政策的理解,规范医疗机构收费行为。
地方医保部门在对接落地立项指南后,对于医疗机构提出新增或修订项目的申请将如何办理?
贵州省医保局二级巡视员赵莉表示,立项指南落地与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并不冲突。对接国家立项指南后,我们省级医保部门仍将按既定程序受理医疗机构新增项目申请。根据服务产出为导向的原则,一是将优先通过现有价格项目兼容方式,快速回应医疗机构新增项目的需求;二是对优化重大疾病诊疗方案或填补诊疗空白的重大创新项目,将以绿色通道的形式单独向国家医保局报送;三是立项指南项目无法兼容的医疗创新技术,将按新增价格服务有关规定正常受理、审核,最终实现新项目在临床科室的规范开展。
蒋炳镇表示,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各省份在2025年第三季度前做好对接落地,并持续指导各地试运行2至3年,修订完善后适时推出新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目录。(记者 邓婕 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