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舆情法治网

   活动公告

努力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纪实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杨松 | 发布时间: 2024-10-15 12:59:45 | 140 次浏览 | 分享到:
努力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纪实

  “我听说中国电视剧《山海情》近期在科摩罗热播。”2024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科摩罗总统阿扎利时欣然说道。

  《山海情》生动展现了宁夏西海固人民的奋斗史、中国反贫困的壮举,凭借真实的再现、精良的制作、传神的演绎火爆“出圈”。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望。

  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这是文艺演出结束,全场共同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聚焦重要时间节点,献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音乐会《信念永恒》、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等一系列精彩演出,奏响民族复兴路上一个又一个强音。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题,一批优秀作家倾情投入新时代农村题材文学创作,一篇篇优秀文学作品为乡土大地史诗般的巨变留下新的篇章。

  置身重要历史关头,文艺工作者不辱使命,创作推出一首首歌曲、一部部影片,记录讴歌抗疫一线各行各业凡人英雄的事迹,凝聚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

  心怀“国之大者”、脚踩生活大地,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用心用情讴歌伟大时代。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近年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全国多地掀起观展热潮。利用最新科技赋能,千古丹青数字新生。人们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律动中,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感受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2022年10月15日,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即将结项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勉励项目组“继续深入挖掘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基因密码”。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对文艺创作、文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精辟指引。

  沉浸式戏剧带来全新体验,网络文艺精品化发展渐成主流,线上展览、线上演唱会等广受追捧……

  勇做时代“弄潮儿”,广大文艺工作者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努力开拓文艺新境界,向着新时代文艺高峰奋勇攀登。

  不负人民:“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马头琴乐声悠扬,乌兰牧骑队员们翩翩起舞,为牧民送来欢乐。

  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辗转跋涉于戈壁草原之上,服务牧民群众。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积极支持和推广直接为基层老百姓服务的文艺活动。”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扎根人民,倾力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

  “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为人民大众服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发展文化的价值取向。广大文艺工作者走进基层一线,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

  从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豫剧《焦裕禄》等多部戏剧力作叫好叫座,到全国范围内推进戏曲进校园、进乡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融入社会生活、百姓日常,潜移默化间涵养民族气质、筑牢文化自信。

  长篇小说《装台》、电影《奇迹·笨小孩》、电视剧《大江大河》……全国文艺界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优良传统,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展现美好生活新图景、新风尚。

  依靠人民,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

  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同作家王愿坚的一段往事:

  “1982年,我到河北正定县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来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厂的作家、编剧王愿坚。他对我说,你到农村去,要像柳青那样,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

   媒体公信

责任编辑: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