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证明不只是因为“信息孤岛” 2020年06月02日 10:40:37    来源:南方日报

  近年来,从相关部门出台意见,到媒体曝光报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奇葩证明”整治活动,算起来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按理说相关的要求足以深入人心。可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奇葩证明”在一些地方似乎依然根深蒂固,群众办起事来还是要跑很多冤枉路。

  最近的一则典型案例与证明“我叫过什么名字”有关。浙江媒体报道,原籍温州苍南的一名学生到湖南某高校上学,虽然户口簿上已清楚标注了“姓名”和“曾用名”,且加盖了派出所公章,却因为学校的表格里有“公安机关审核”一栏,并要求加盖公安机关公章,使得学生家长不得不风尘仆仆往返近2000公里,只为在本具有法律效力的户口簿证明之外,再盖多一个章。更让人不解的是,原本家长此前还去派出所开过一纸证明,可似乎就是因为表格那里留了一栏“公安机关审核”,在校方眼里公安机关跟派出所不是一家,所有相关证明统统无效了。

  产生“奇葩证明”的技术层面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部分类似“重复证明”“循环证明”的“奇葩证明”,与“信息孤岛”有直接关系;还有一部分与行政审批等相关。前者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改革持续推进,政府内部信息标准化和共享性不断提高,即便“重复证明”“循环证明”所涉及的核查事项还存在,但办事人员点几下鼠标就能完成联网确认,也就减少了市民跑腿的麻烦。而后者随着“放管服”改革下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强化了对群众和企业承诺事项的事后审查,省去了很多办事前的大费周折。双管齐下,使得“奇葩证明”明显减少。

  不过,除了上述技术层面的因素,还应该看到“奇葩证明”的更深层次根源。透过此次媒体曝光的案例不难看到,即便是国务院部委出了意见、明确了精神、提出了要求,可仅仅因为涉事学校要求学生填写的表格没有变,“奇葩证明”就成了“换汤不换药”的事情。细究起来,这折射了很多问题。比如,举一反三、转变理念、改进服务的能力。一段时间来,“奇葩证明”多集中在民生事务中,像这起案例涉及学生填表似乎就成了盲点,如果制表单位没有意识到问题,或者在收到了反馈之后依然我行我素,那就不是打破“信息孤岛”能解决的。

  面对校方的“奇葩证明”要求,苍南警方在帮家长盖了章之后,还赠了一张义正辞严的“温馨提示”,提醒该校不要再要求出具奇葩证明、让群众跑冤枉路了,引来很多网友点赞。在笔者看来,点赞的重点其实不是“警方怒怼高校‘奇葩证明’”,替当事家长“出了气”,而是即便在表格设计要求不合理的情况下,为了不耽误当事人办事,民警还是盖了章,真正做到了以解决群众现实需求为本。这样的理念,是作为一家教育机构的当事学校应好好借鉴和学习的;牢牢树立这样的理念,才是治理“奇葩证明”的根本。(子 长)

[ 责任编辑:中国舆情法治网 ]
二维码
主办单位:中国行为法学会   承办:中国行为法学会新闻与传播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  监督电话:010-63377568 18611177212
Copyright @ 2013- www.chinaxwj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为法学会新闻与传播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
本网站所转载信息,不代表中国舆情法治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案件举报邮箱:chinanews@chinaxwjd.cn